第007版:理 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8月27日 星期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学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文章摘编(上)

编者按

为推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撰写了12篇学习阐释文章,希望对大家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有所帮助、有所启发。本报今起分批次刊发,敬请关注。

 

致读者

思想的伟力开辟新时代,理论的飞跃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统筹理论宣传与舆论引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更好地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本报今起恢复设置《理论》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推动工作,为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理论》版致力办成我市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性理论宣传阵地,一般每两周一期,以刊登理论文章为主,辅以理论学习、宣讲、研究等新闻报道,拟陆续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家视点》《理论大家谈》《调研成果》《理论文萃》《走进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课堂》《打通理论走向基层“最后一公里”》等栏目,让理论宣传更有味道、更有温度、更有力量,让伟大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声音在河洛大地无比响亮。

 

点亮理想的灯 照亮前行的路

刘振江

人在黑暗中最渴望见到什么?光明!

车出行时最需要驾驶员明白什么?方向和道路!

巨轮航行在大海时最需要把握什么?定位、目标和动力!

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华民族最需要明确什么?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根本立场、奋斗目标、领导核心、战略安排、根本动力和各项举措!

谁能解答这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版发行,满足了全国人民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迫切愿望,也是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政治任务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迫切需要。《纲要》的出版发行,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学习工具书,是恰逢其时、恰到好处。

《纲要》的结构体系可以用“1-2-3-5-11”来概括: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个主题,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中国梦)和路径(现代化)2条主线,立足于历史方位、根本方向和根本立场3个出发点,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战略安排、领导核心、根本动力和本质要求5项遵循,进行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国家安全、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国外交、党的建设和能力建设11个领域的顶层设计,可以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

《纲要》的学习应从12个方面全面准确把握和理解:政治定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背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背景(近代以来最好发展时期)、党情变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社会主义新态势(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最新成果、集体智慧和行动指南)、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主要贡献(原创性贡献)、初心使命(金钥匙)、理论精髓(活灵魂)、结论(长期坚持不动摇)等,我们学习时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

从《纲要》特点来看,以科学的逻辑、简明的结构、鲜明的观点、丰富的内容、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是我们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多得的优秀工具书。

《纲要》的学习,必须在抓住“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核心的前提下,立足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出发点,按照中央要求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理解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二要系统全面、融会贯通,把握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理论水平;三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推动事业发展。

总之,学好《纲要》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核心环节,能够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我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作者系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韩洪涛

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告白。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200多次提到“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无论走过多长的路,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这一届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在前进征途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实现了“站立起来”的历史性变革。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并且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个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实现幸福生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的这句话,揭示了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要创造美好生活、得到幸福,必须不懈奋斗!“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10次提到“奋斗”一词,激情的语言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力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唯有奋斗才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唯有奋斗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唯有奋斗才能感受幸福、成就美好生活!

(作者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动摇

潘文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实践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底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因此,只有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使全面依法治国有序顺利推进。一切怀疑、削弱,甚至否定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言论,都是妄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和根本属性,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坚决斗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要义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和70年的执政史,就是一部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壮丽史诗。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除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没有任何私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中。我们党因人民而立、因人民而兴,因此,必须从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各种政务公开制度等,都是我们党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所进行的成功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显示了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政治原则,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背离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就会犯颠覆性和历史性错误,绝对不能允许这种灾难性后果发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内在动力是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观中国历史,历史上繁荣时期的重要表现就是法度严明、司法公正,而衰亡期却是法度混乱、司法不公。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健康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无比优越性。只有紧紧围绕基本方针,才能保证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复杂关系,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最终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系洛阳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教授)

 

坚定“四个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郭长华

“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我们必须不忘初心,永远坚持。

一、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前进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近代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出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使中国人民一步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造福人民,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前进的行动指南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梦想。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牢记“四个意识”,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不偏离,不断强化政治定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前进的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近代以来,中国错过了几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使中国从繁荣的文明古国一步步衰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成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全力办正事,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创造了发展中大国崛起的奇迹和独特的中国模式,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必须万分珍视,永远捍卫。

四、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前进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是滋润中华儿女精神涵养的文化源泉。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前行的动力,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砥砺奋进、不断前行,战胜艰难困苦,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坚定中国立场、发挥中国智慧、弘扬中国价值,坚持中国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守住民族之魂,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创造中华文明新的辉煌,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