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洛阳·深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2月4日 星期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及网上展馆上线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在150个“新中国第一”展区,人们可以看到与洛阳相关的“东方红”拖拉机、浮法玻璃生产线。鲜为人知的是,在 “新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上,也深深镌刻着“洛阳创新”……
镌刻在新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上的“洛阳创新”

第三代北京谱仪机械主体结构在中信重工进行总装

1 网上看展览,感受共和国辉煌成就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与此同时,网上展馆上线发布。

或轻点鼠标,或滑动手机屏幕,新中国走过的70年辉煌历程、70年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立刻跃然眼前。通过网上展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身临其境般感受着一个个高光时刻,一个个历史瞬间,一个个场景再现……

无论是“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还是“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一个个展览板块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展示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抓人眼球的还是专门辟出的一个展区——150个“新中国第一”。

所有这些“新中国第一”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志,以便观众辨认。进入这个展区,洛阳观众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新中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当画面转切至“新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观众不禁发出赞叹:“这台装置太厉害了,它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共和国“科研重器”上,也深深镌刻着“洛阳创新”。

2 “大科学装置”媲美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聊起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个“新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矿研院副院长王智敏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迎来了建院7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中科院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中信重工人十分关注这条新华社消息,因为早在15年前,这家企业就与中科院有过业务交集。“70年来,中科院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其中,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功不可没。”王智敏说。

今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在“新中国的第一”系列报道中以《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题,对这个“大国重器”进行了专题报道——

“大科学装置是开展前沿研究、探索自然规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推动科学发展和原始创新的国之利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大科学装置……”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坐落着一片“网球拍”形状的建筑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就藏身其中。“球拍把”是约200米长的直线加速器,“球拍面”是周长240米的存储环。在地下6米深的隧道中,接近光速运行的正负电子在这里以每秒上亿次的速度进行对撞,不断探索着物质构成的奥秘。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破土动工。对撞机建造涉及10多个门类的高新技术,数千台设备90%以上都靠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在全国数百个单位上万人的精心研制、安装调试下,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终于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

在央视播出的专题片中,记录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原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怀祖回忆正负电子对撞成功的那一刻——

柳怀祖说:“科学家们疯了一样喊‘撞上了,撞上了’,我们不但有了,而且成功了,从加速器的规模上来说,创造了世界第一。”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被誉为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3 精雕细刻,中信重工建功正负电子对撞机

正负电子对撞机运行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在20亿至50亿电子伏特能区取得一系列新发现,不仅使我国在世界高能物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促进了我国在加速器、探测器、互联网和高性能计算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平稳运行多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迎来重大改造阶段。

在全国考察了多家装备制造厂家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将目标“锁定”在制造实力雄厚的中信重工。中信重工承接这一重大任务后,王智敏成为项目组的一员。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有一个核心探测装备,它就是北京谱仪。王智敏说,正负电子发生对撞,就是在谱仪内进行的,“谱仪可谓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重中之重,而中信重工承制的就是第三代北京谱仪机械主体结构”。

2004年之前,中信重工的设备还远不如现今这样“高、精、尖”,第三代北京谱仪机械主体结构成为企业建厂50年来加工难度最大、加工精度最高的国家重大基础科研装备。

加工难度有多大?王智敏说,这个大型非标产品长11米、高9米、宽6米,总重800吨,外形如一个六方体的筒子。产品分成6块,每块由多层厚达30毫米的钢板构成,钢板之间有空隙,非常像“千层饼”。加工“千层饼”要保证平面度,公司的全国劳动模范闫光明等能工巧匠,硬是在镗铣床和大型立车上“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加工精度有多高?王智敏用了一个词——严丝合缝。巨大的6块钢板构件要组合成一个真空腔体,中信重工人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最后将公差控制在了0.05毫米之内,比一张A4纸还薄。整个机械主体结构安装到位后,实现了名副其实的严丝合缝。

2005年12月12日,第三代北京谱仪机械主体结构在中信重工建造成功,并于当天通过专家鉴定委员会评审验收。由中科院院士徐性初任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中信重工研制的谱仪机械主体结构属国内首创,整机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当代同类设备先进水平。

仅用两年时间,中信重工就成功制造出这一大型高精度科学仪器,令专家组对企业制造能力刮目相看。因为,该机械主体结构是一台综合性重型非标设备,其中大部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远远高出一般重型加工设备的精度范围。

4 重大贡献,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洛阳元素

故事还没有结束。

正负电子对撞机是用于探究微观世界中的最小构成单元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工具。1988年,建造成功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跻身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行列。经过一系列改造,2016年4月5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对撞亮度再次刷新了相关能区的世界纪录,性能达到改造前的100倍。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信重工参与完成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项目,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于高质量完成相关设备的研制任务,中科院高度评价了中信重工制造安装的谱仪机械系统,认为该设备制造精度高、性能稳定,达到了当今同类设备的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授予中信重工“重大贡献参建单位”荣誉称号。

科学无止境,探索无穷期。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行29个“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陆续开建,原始创新活力正在不断被激发。

王智敏告诉记者,着眼未来,中信重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战略机遇期,紧盯国家大科学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勇攀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邓永武 黄政伟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