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绚丽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1月14日 星期
我市发挥自创区建设“龙头”效应,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行——
让创新主引擎动力澎湃强劲

在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工业锥束CT机进行测试
在高新区的慈铭健康体检中心,工作人员使用先进仪器开展检验工作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中原智造工业共享云平台大数据展厅
中信重工研制的灾区侦测机器人

古都复兴,其路在新。

3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三区融合”,探索优化自创区“一区多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近年,我市依托“持续强化洛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载体”重大专项,推进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集群专项,洛阳自创区创新主体、平台数量占全市的比重均接近2/3,年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市的93.5%,年专利申请量超全市6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创新“主引擎”动力澎湃强劲。

如今,随着“三区融合”深入推进,自创区“一区多园”建设持续优化,自创区“龙头”效应将更加显著,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行。

1 把握新机遇,快马加鞭求创新

被喻为卫星“方向盘”的动量轮、激光探测冰雪厚度的神奇检测仪……在2019年河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相关展会上,洛阳自创区22家单位的亮点技术项目参展,让人们看到了洛阳自创区强劲创新动能。

自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以来,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我市围绕自创区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搭建创新平台,亮点纷呈。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强化龙头带动,自创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改革步伐更密集。我市深化高新区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改革,184项直通车事项全部实现直通,起草《洛阳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谋划以“全员聘任制、薪酬激励制、绩效考核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让自创区干部干事创业动力更足。

——政策引导更有力。我市兑现支持创新“金十条”政策,18家大院大所大企业共获得3895.6万元支持资金,支持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有力。

——转化通道更顺畅。洛耐院、黎明院、河科大等科研院所、高校出台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创新政策,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创新性,一大批科技成果已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效益明显。

通过激活制度“原动力”,自创区建设的“火车头”牵引着“洛阳号”创新列车全速前进!

2 打造“高精尖”,项目引领助转型

前不久,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迎来了洛阳创新“尖货”——由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防爆安检装备,它成为企业安检设备批量化、体系化销售的“市场第一单”。

作为郑洛新自创区四大创新引领型项目之一工业CT项目产业化的示范企业,成立刚刚一年的中信成像公司,上演了成果转化从无到有、创新红利从小到大的生动实践。

推动创新示范,离不开创新主体和平台支撑。瞄准更高层次的“龙头”效应,洛阳自创区已锚定新的目标。

近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高标准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优化“一区多园”建设布局,在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产业创新中心。统筹推进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发展,推进空间、体制、功能、政策深度融合,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知识多要素联动,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多主体协同,打造双向开放先行区、改革创新活力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到2025年,自创区新增创新主体、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占全市比重分别达55%、60%。

高水平的主体、平台落地成长,洛阳自创区必将涌现更多转型升级新动能,激活创新发展一池春水!

3 迈向新征程,“三区融合”增动能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到2020年年底,洛阳自创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5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达到500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5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8件……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瞄准新的更高目标,洛阳自创区已迅捷起步、奋力进发。

——向制度要红利。发挥“三区融合”优势,依托自创区科技创新资源,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有序拓展自创区辐射空间。

——用项目强动力。重点推进工业CT产业化、高铁轴承国产化等关键项目,培育钛钼钨、硅光伏、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做好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结题验收,按照结题验收情况,做好产业集群专项资金拨付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作用。

——以开放引活力。加强与先进园区的交流合作,重点链接产业协会、产业联盟、技术转移机构等新型产业组织,推动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鼓励大院大所大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联合国外著名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清洛基地、IUIA洛阳国际创新中心等机构与海外高校院所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合作平台。

人到半山路更陡,风雨兼程奔远山。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科技“大进军”就此擂响战鼓,洛阳必将迎来“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美好明天!

本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实习生 白云涛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声音】

近年,自创区、自贸区洛阳片区相继获批建设,让高新区成为高新、自创、自贸三个国家级战略叠加实施的区域。这样的制度优势,在全国百余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也不多见。强大的平台政策优势、资源整合能力邂逅开放的创新环境——“三区融合”发展,对于高新区乃至全市而言,是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利器”。

今年是“三区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高新区将牢牢把握“三区融合”发展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打造全市双向开放先行区、改革创新活力源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加彬

(锐鑫)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