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6月3日 星期
围绕高端市场需求,提高红薯附加值——
侯文邦:用小红薯做出“土里掘金”大文章


记者见到侯文邦时,他正手捧营养钵,在实验室里仔细查看脱毒红薯幼苗的长势。(如图)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现代农业研究所所长,因在脱贫攻坚领域的突出贡献,他不久前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红薯独具的高产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曾为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做出重要贡献。如今,它作为健康食品,再次受到人们青睐。”侯文邦说。红薯具有抗旱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洛阳种植。近年,我市把红薯种植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如何提升红薯附加值,实现“土里掘金”,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较于组培技术上的创新,侯文邦更重视用产业链思维让种植户获益。“传统农业聚焦于种植技术和产量提升,但是现代农业不应局限于此,而应把握住市场的风向标,这样才能降低风险,让农民获益更多。”侯文邦说,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全是技术,更多的是理念,只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才能牵住农业增收的“牛鼻子”。近年,侯文邦和他的团队从产品定位入手,对消费者细分市场展开分析研判,围绕高端市场需求,繁育推广上市早、附加值高的红薯品种。

明确发展理念之后,侯文邦和团队一头扎进市场,5年来走遍了全国红薯产区,几乎尝遍了市面上的所有品种,引进繁育了10多种适合洛阳种植的红薯。他们繁育推广的“岭上硒薯”,虽然亩产仅有普通淀粉红薯的一半,但因其具有上市早、口感好、营养足等特点,收益可达到后者的4倍,受到北京等一线城市消费者热捧。

围绕红薯产业链扶贫攻坚,侯文邦在河南科技大学组建红薯科研团队,打造红薯产学研平台,积极承担项目,注册产品商标,开展科学研究与产业带动;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贫困户及薯农进行培训,致力于智力扶贫、科技扶贫,通过红薯产业带动我市2300余人脱贫。

“脱贫仅是第一步,要实现‘土里掘金’,还要持续在产品定位上下功夫。”侯文邦说,今年,我市经过种植结构调整,将“岭上硒薯”的种植面积扩大至4万亩,以“岭上硒薯”产业为龙头,带动传统红薯种植户依托脱毒等技术实现增产,同时采取烟草红薯轮作模式,进一步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实现农民稳步增收。

“经过100多天的种植,每亩红薯有望给老百姓带来3000元的净收益。”侯文邦说,他将在红薯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继续精耕细作,让小小的红薯在改善群众生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记者 孟山 通讯员 王三良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