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5版: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绚丽篇章之上林繁花一时新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9月16日 星期
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

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快手网红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进行旅拍创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提出的重要要求。省委书记王国生莅洛调研时对洛阳提出“三个奋勇争先”指示要求,“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便是其中之一,为洛阳学习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我市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出新,以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为抓手,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使“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

1 规划引领

在“古今辉映”中迈向远方

夏秋之交,站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城楼上俯瞰,以应天门为中心,北面玄武门遗址保护展示项目正加紧推进,南面环境治理也在有序实施。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内,天街北延二期三期、永通门里坊展示路、玄武门遗址征迁等项目将全面完成;到2023年,宫城区玄武门遗址保护展示、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二期等项目也将完工。届时,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将形成以宫城区和天街片区为核心的隋唐风貌核心展示区。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近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保护为先,探索走出一条文物保护和惠及民生相结合的洛阳特色之路,充分展示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担当,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认可与肯定,并荣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称号。

在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推进实施中,我市以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通过传承展示河洛文化、推进大遗址保护、加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挖掘洛阳记忆,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全面释放洛阳的文化魅力,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目前,我市谋划实施了“深入研究挖掘、传承展示河洛文化等洛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加强人文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洛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全域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加快优秀文艺产品生产,编创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精品”等一批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重大专项,实施了一揽子重点项目,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走深走实。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主动把大遗址保护同旧城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更新升级有机融合,编制完成7处大遗址的保护专项规划,探索出大遗址保护持续发展的“洛阳模式”,让一个个大遗址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在“传统与现代交汇、古韵与新风交融”的古今辉映中,洛阳正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2 传承弘扬

倾力打造城市精神标识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进驻二里头遗址,拍摄制作夏文化专题节目。目前,节目组已对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故事、发掘成果、重大意义,以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作了系统了解,接下来将继续拍摄、整理素材,争取节目早日制作完成并上线播出。

去年10月中旬,举世瞩目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一个月内迎来游客27万人次,成为我市新晋“文旅打卡地”。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最有价值、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也是最值得向世人展示的魅力所在。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我市要充分发挥洛阳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核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一批城市精神标识和文旅核心展示区,全面提升洛阳文化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洛邑古城、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近年,一个个“文化新地标”在我市不断涌现,带动悠久的历史文化“火”起来。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旅游大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打造相关的城市精神标识和文化地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擦亮不可替代的地域名片和金字招牌。

以黄河文化、河洛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面对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我市以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重要抓手,注重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散布于河洛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馆,让封存在历史里的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活”起来。

3 守正出新

文旅融合激发新动能

滔滔洛河,穿城而过,从夏都二里头到隋唐洛阳城,“五都荟洛”源远流长,道不尽昔日洛阳的繁华和沧桑,也让这座城市承载着特有的文化荣光。

从历史中走来的千年古都,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守正出新中,深化文旅融合创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优秀历史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加快实现文化旅游“三个转变”,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消费热点,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当瓷器上“开”出牡丹花时,一度失传的唐白瓷烧制技艺得以重现,并将其与独特的洛阳牡丹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瓷派——“牡丹瓷”。当190座城市书房遍布洛阳,市民步行到最近的书房只需15分钟时,各种亲子阅读、新书分享等成为洛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座座城市书房成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粮仓”,为“千年古都、牡丹花城”增添了书香气质、文化魅力。

文脉因“守正”而赓续,文化有“出新”方致远。当下,洛阳持续在“融”字上下功夫,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体现融的理念、找准融的业态、发挥融的效果,推动文化与旅游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让“诗和远方”完美交融。依托黄河湿地、黛眉山、青要山、万山湖等自然景观,打造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是洛阳建设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洛阳还将串联起二里头遗址、龙马负图寺等人文景观,小浪底水利枢纽、西霞院水库等水利设施,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向广大游客推荐内容丰富的黄河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更好肩负起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洛阳必须有这个自觉,也有这个自信! 本报记者 智慧

数说

●“十三五”以来,全市接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和14%,去年接待游客1.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321亿元,文化旅游正成为洛阳新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已达到85座,今年年底前有望超过100座。同时,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项目也将于今年完成。我市正倾力打造15座精品博物馆,今年将举办20个精品文博展览,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品牌,全力塑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 (智慧)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