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12月3日 星期
宜阳县赵保镇温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学亮——
八双鞋见证扶贫路上点点滴滴


在微信朋友圈里,王学亮每天的运动步数总是轻松过万,排名第一是常事儿。不过,这也正应了他的头衔——“第一书记”。在宜阳县赵保镇温庄村驻村3年,他足足穿坏了8双运动鞋。

昨日,我们辗转来到温庄村。握住王学亮的手,热乎乎的。“走山路,练脚力,多走就不觉得冷。”王学亮的人也是热乎乎的,路上逢人就笑,嘘寒问暖,十分亲热。

温庄村距离县城17公里,路不算远,却很难走,先要上山翻过陡峭的“五里坡”,再曲曲弯弯地下山,一路上开车要很小心。小村坐落在半山腰,虽说自然条件不好,可收拾得干净整洁,有水泥路,有路灯,有广场,周围是起伏的丘陵地,乡村韵味扑面而来。

王学亮到哪儿,都眼里有光,有说不完的话。“刚驻村时,村里是另一番景象。”王学亮说,当时,泥土路坑坑洼洼,村委会破旧不堪,里里外外脏得不像样,“温庄村的‘寒酸劲儿’的的确确触动了我。我当时就想,咱当过兵、扛过枪,一定让村里换个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访调查、熟悉群众的前三个月,王学亮跑坏了两双鞋。这不仅让他对“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句常挂在嘴上的话,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也让他找到了症结——党员不重视学习,制度落实不好;干部先锋队意识淡化,各干各的事,没有带动群众。

很快,王学亮烧起了上任的“三把火”:筹资改建党群服务中心,让大家看到变化;组织党员外出考察,使大家受到触动;建立党员学习日、村务点评日等工作机制,在服务群众中立好规矩。“心气齐了,局面很快打开。遇到事班子一起商量,定了的事齐心协力去办,凝聚力越来越强。”王学亮说。

过去,集体穷,村民也穷。有点儿本事的,早就跑到外头闯了。待在家里的,多是种点粮食打点零工,一年到头勉强温饱。“要土里刨金,农业调结构是当头炮。”不过,王学亮也清楚,调结构不能轻易做决定,发展新的产业,如果技术跟不上、产品没销路,一旦失败了就无法交代。

在多方考察、反复斟酌之后,村里选定了艾草、花椒、中药材和红薯,并分别对接了下游加工收购企业。一开始,王学亮跑腿磨嘴,费了很大劲。现在,产业已经上了规模,发展红红火火。

村庄环境也跟着大变样。蜿蜒入户的泥土路成了亮堂堂的水泥路,装了路灯,刷了墙体,新修了排污渠,打造了小花园。抬眼望,是大片麦田和红土地交织而成的画面。走家串户,老乡的家里也都干干净净。“乡村原本就应该是这样一幅风景画。”王学亮笑着跺了跺脚,“刚来时,找个下脚的地方都不容易。”

“老乡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村子有了‘颜值’,也要提‘气质’。”掰着指头细算,王学亮搞的活动还真不少:春节搞拔河比赛,拔出了老少爷们儿的精气神;暑期办美术班,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日生活;舞蹈队扭起来,扭散了妇女们的麻将摊儿;重阳节里,好媳妇、好婆婆喜戴红花,好家风、好民风蔚然成风……

真心换真情。驻村3年,王学亮跑坏了8双鞋,踏平了群众脱贫路上的坑坑洼洼。今年,温庄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迈向小康。王学亮说,他会战斗到打赢的那一刻,未来即使离开,也会常回“家”看看。 本报记者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