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1月4日 星期

“把两块好钢都献给国家”
——记中信重工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电炉班班长杨金安

“杨师傅说,他的人生理想很简单,就是炼出好钢让国家用。”2020年12月31日上午,“榜样的力量——洛阳市科技报国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走进古城中学,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冯晓燕,深情讲述了该公司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电炉班班长杨金安的故事,引来阵阵掌声。

1983年,杨金安高中毕业后来到中信重工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在铸锻公司冶炼车间当了一名平炉炼钢工人。

学徒期间,杨金安先后跟过多名技术高超的师傅,练得一身好本领。如今,取一勺钢水泼在地上,他就能判断出钢水的碳含量;看一眼炉渣,他就能判断出钢水的温度。大家都说,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有一次,一名记者采访杨金安,在炼钢炉前指着炉内火红的钢水说:“杨师傅,我看这钢水差不多有1000摄氏度吧?”杨金安笑着说:“应该在1665摄氏度上下。”

杨金安的回答让对方惊讶不已,他说:“不可能,你不可能判断这么准确。”工作人员用仪器测试——1668摄氏度,与杨金安目测的数据只相差3摄氏度。

在炼钢过程中,测试钢水温度非常重要,每测试一分钟大约耗电40千瓦时。杨金安的这双眼睛,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电费超过100万元。

面对别人惊讶的目光,杨金安总喜欢说一句话:“这没啥,如果你在我的岗位上干30年,你也能做到。”

杨金安说得很简单,但大家都知道,做起来没那么容易。

每天上班,杨金安都会带上笔记本,把需要记的东西记下来。这些年,他一共记满了60多个笔记本。原来,所谓的“火眼金睛”,是他一点一滴记录并潜心钻研的结果。

石化加氢钢有很高的附加值,国内虽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但质量不稳定。杨金安决定从零起步进行攻关,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见到效果。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跟踪炼钢60余炉,冶炼钢水3000多吨,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为了研究这些资料,他从炼钢炉上下来就在工作室里琢磨。有一天,回到家时,已经累得站不起来了,他坐在沙发上,对爱人说:“给我煮碗面条吧,我还没吃饭。”爱人把煮好的面条递给他,他没吃几口就睡着了,嘴角还耷拉着没有吃进去的面条。

就这样,杨金安没日没夜地研究,优化操作流程,形成了稳定的操作规范,成功生产出国内最大直径加氢筒体锻件、国内最大直径加氢管板锻件,质量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这些年,杨金安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也攻克了数不清的难关。这让他深刻认识到,有了知识、有了技能,才能有磅礴力量。

近年,杨金安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也申请了不少发明专利。他通过大工匠工作室和公司举办的“工匠大讲堂”、创客群活动等,开展技能培训200多次,培训3000多人次,为中信重工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2020年11月,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杨金安榜上有名,成为河南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工匠代表。

有人说:“杨师傅,你在炼出一块又一块好钢的同时,也把自己练成了一块好钢。”

面对这样的评价,杨金安总是笑着说:“把两块好钢都献给国家。”

本报记者 李三旺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