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1年2月23日 星期
河东社区按照“组团连片、集散为整”原则,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变身幸福港湾

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开栏语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今年我市将把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助推洛阳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本报今起开设《全面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栏目,介绍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举措、先进经验及惠民成果。敬请关注。

昨日上午,春光明媚,记者走进龙门山下的龙门园区河东社区,社区居民的一张张笑脸令人印象深刻。

在文化广场上,居民周雪梅正在树下晒暖,她自豪地说:“看,我住的小区像不像公园?”环顾广场四周,装扮一新的居民楼、平整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绿植……的确让人仿佛置身于街边公园。

河东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它的前身为龙门煤矿家属区,大部分楼房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时间推移,该社区渐渐“衰老”,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落后,年轻人纷纷搬走,留下来的多是老年人。

“这里离市中心远,购物、就医都不方便。过去走在小区里,又脏又乱。”周雪梅在这儿住了半辈子,对社区充满感情,但居住环境令她担忧。周雪梅没有想到,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她居住的社区就完成了“蝶变”。

2019年,河东社区开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该社区北区、南区和东区3个居住区按照“组团连片、集散为整”原则,统一实施规划、设计、改造、管理。

经过系统改造,河东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提升,而且居民的文明素养也明显提升。

周雪梅主动当起导游,带记者参观社区。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充满古韵的外墙、亭子、扶栏……河东社区紧临龙门石窟景区,在改造过程中,社区聚焦历史文脉传承,注重整体风貌与景区协调统一,已成为“山脚下院子”“景区中社区”。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周雪梅说,社区征求居民意见,根据大家的要求,围绕片区特色,分别在南区打造文化舞台、法治广场,在北区建设党建广场、和谐广场,在东区建设家风家训广场,并“见缝插绿”,形成如今“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新局面。

随着居民楼外立面装修、水电管网升级、道路改造、绿化提升、三线入地、修建停车场、增设智能门禁及安监系统等基础设施改造任务完成,河东社区的“颜值”得以提升,“肌体”状态也变得年轻。

社区新建的“乐养居”是周雪梅每天“打卡”的地方。这里离居民楼不远,楼内不仅分布着各类活动室,还提供助浴、助餐等服务。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河东社区统筹规划了包含党群、物业、养老、教育、医疗等的一站式功能服务片区。目前,党群服务中心、“乐养居”、物业服务中心已投用,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派出所正在抓紧建设。

“功能服务片区离小区很近,不仅打通了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还盘活了社区资源,收益可用于补贴物业管理、居民服务等,实现投入与收益良性平衡。”龙门石窟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晓刚介绍,对居民而言,幸福感的来源很具体,有地方吃饭、看病、跳舞,办理业务快捷,居住环境安全……这一点一滴的改变,让河东社区成为居民心中温暖的港湾。

“在改造过程中,河东社区实现了‘微改造、大提升’的集中集约,各片区功能互补配套,管理服务设施合理设置,形成‘一次投入,长久受益’的良好局面,在后期运营中节约了管理成本。”何晓刚说,下一步,该社区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社区”,不断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彰显生态优势、传承历史文脉等方面下功夫,并把改造经验逐步推广到龙门、寺沟等“村改居”社区的征迁、改造与提升中,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推洛阳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何奕儒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