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1年3月17日 星期
栾川县栾川乡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全域一体化、数字化、社会化治理新模式,让污水不再“放任自流”
问水哪得清如许


(上接01版)

“养子沟污水治理一波三折,每一步都是被形势逼着往前走。不过,这还算好的,多数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甚至还是空白。”栾川乡党委书记高健力直言,农村污水治理成了掣肘乡村生态改善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最大问题。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当然不容易,但不论从哪方面算账,这场硬仗早晚都要打,且要打好、打彻底。”高健力很坚定。经过广泛动员,全乡上下迅速凝聚了共识:农村污水不能再“放任自流”。

发力:整乡推进实现收集处理全覆盖

在养子沟口,一座花木盛开、绿草铺地的院子,就是新建成投用的污水处理站。

“你看,这分别是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承建污水处理站的河南科创清源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孙风俭拿起两个矿泉水瓶:一瓶浑黄,一瓶清澈,对比极其鲜明。

“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循着哗哗的水流声,一泓清水从出水口径直流入养子沟河,并在下游不远处同伊河交汇。孙风俭介绍,该处理站依托生物技术与膜技术的联合应用,创新多级回流工艺,实现了水质达标与降本增效的双赢。

养子沟长4公里,沿线两个村有2000多口人,接待床位4000张。养子沟口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500吨,可满足1万人使用。“这样的设计,既考量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不盲目贪大。”高健力说。

无独有偶。如今,在栾川乡,像这样的污水处理站有11座,处理工艺相同,但规模大小各异。“养子沟口处理站日处理能力最大,300吨、200吨、100吨次之,最小的日处理能力30吨。”孙风俭说,这些处理站都由企业统一建设并提供技术服务。

与养子沟不同,沿伊河溯流而上,相对独立的雷湾村则采取了大型三格化粪池模式,对全村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雷湾村人口规模不大,群众居住相对分散,而且是个传统农业村,污水成分相对单一,因此三格化粪池便可以满足群众需求。”雷湾村党支部书记郭红彦说。

乡村聚落布局零散,污水治理不能“一刀切”。栾川乡从规划入手,坚持整乡推进,打破乡村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考虑人口规模、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科学确定污水处理类型、服务半径和覆盖区域。其中,在集中居住点建设污水处理站并预留扩容空间,在分散山区选择建设三格化粪池,形成了精准到村到户的“作战图”。

“有的多村一座,有的一村多座,还有跨村布局的。”高健力说。经过两年努力,全乡15个行政村建成11座污水处理站和6个三格化粪池,并全面打通管网入户的“毛细血管”,初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农村污水治理是系统工程,要“弹钢琴”,不能“单打一”。在实践中,栾川乡对改厕、改厨、改水一体推进,坚决不让污水“跑冒滴漏”。

长效:科学运营实现共享共治

11座污水处理站、6个三格化粪池,需要多少人管理?栾川乡给出的答案是4个。如此精简的数字有些出人意料,秘诀在于基于信息化技术打造的智慧污水管理平台。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是一大难题。在整乡推进之前,栾川乡考察过很多地方,有的处理成本高,建成不久便开始“晒太阳”;有的是“一锤子买卖”,建成交付村庄管理,由于缺乏技术故障频发,也是“中看不中用”。

“好用、不贵、可持续,才更有生命力。”高健力说。栾川乡污水处理设施采取建管一体运营模式,由清源环保统一承建并运营,如此一来,实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走进养子沟口污水处理站中控室,大屏上显示着各个污水处理站的实时运行情况和水质监测数据。作为“运维中枢”,该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对全乡污水处理站的远程控制和问题在线预警,最大限度压缩了人力成本。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大,运营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钱从哪里来?对此,栾川乡明确:建设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在管护运营上,探索在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组织框架下,从供水端收取一定水费,充实集体经济账户,以补充污水处理运营成本。

“农村供水工程,就像我们用电、用燃气一样,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高健力说,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收取少量水费,不仅有利于促进村民节水意识的形成,也能让群众变成“监督员”,倒逼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的提升,形成共享共治的良好互动。

“很顺利!收取水费,大家都很踊跃。日子过好了,还要追求高品质,碧水长流、诗意栖居,才是真正的小江南!”王成立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本报记者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