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
“礼衣华夏”全球汉服模特大赛发起人敖珞珈:
打造消费新场景 让汉服经济更出圈

敖珞珈 (受访者供图)

“我两年前在九洲池拍摄过汉服照,现在的洛阳汉服氛围与两年前大不相同!”敖珞珈发出感叹。敖珞珈是重庆人,是区级非遗传承人(“唐本俑”汉服手工制作技艺)、“礼衣华夏”全球汉服模特大赛发起人、汉服活动策划师,在设计汉服的同时还经常在全国各地策划汉服活动。洛阳汉服文化的独特性在哪儿?如何进一步发展汉服经济?近日,针对在汉服产业全方位发力的洛阳,敖珞珈接受洛报融媒记者专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扎根本土文化,挖掘洛阳汉服独特性

“洛阳应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汉服文化,这是由历史决定的。”敖珞珈说,不同于现代,古代交通不便,各地百姓之间沟通少,因此不同地区的流行服饰本就存在差异。以敦煌为例,在许多唐代敦煌壁画上,展现出的服饰飘逸灵动并不同于河洛地区,成为现在不少演出服的设计参考。

敖珞珈在早期对汉服的考察中发现,南方地区的服饰比北方地区的服饰放量大、厚度薄,她推测这种不同是因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而导致的。这也说明在古代,因地制宜改良服饰是十分常见的,因此洛阳的服饰也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以武周时期的洛阳为例,那时,女性地位提升,涌现了不少女官,例如上官婉儿等,服饰风格也相应受到影响,不仅女性裙装的腰线由腋下转移至腰部,甚至女着男装也较为常见,干练、合身是当时河洛地区女性的服饰特点。

敖珞珈认为,洛阳可以延续武周时期女性的穿衣风格,规划发展本土汉服文化。“失去文化基底,汉服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每个城市的汉服文化,都应该扎根在自己的土壤里,形成本土特色。”敖珞珈说。

紧抓产品迭代,用IP延续汉服经济

当擅长四轮定位的汽修店老板转行做汉服时,洛阳的文旅转型已悄然开始。

年初至今,洛阳汉服店铺数量暴涨,仅一个洛邑古城景区就带火周边300余家汉服店。如何延续汉服热的长尾效应?如何用汉服热持续为城市文旅赋能?在敖珞珈看来,转型后的洛阳文旅要紧抓产品迭代。

“汉服的流行不单单是服饰的流行,它还伴随着许多周边产品的诞生。”采访期间,敖珞珈展示了个人手机壳,并表示壳上印制的IP“唐贵肥”,其设计师为洛阳人。

她表示,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可以挖掘、设计、创作的汉服周边产品,也有许多优秀的本土设计人才,在洛阳汉服“租赁+妆造”的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实现产品迭代,也是进一步发展汉服经济的良策。

当汉服周边文创产品进驻汉服店铺,游客的消费就不止于浅层的汉服租赁,而在做妆造的闲暇时间,可以进一步挑选心仪的文创产品带回家。尤其是手机壳、收纳盒等具有实用性、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物件,其在使用时也是对洛阳的隐性宣传。

作为汉服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敖珞珈表示,未来自己也将依据在河南各地学习的历史和看到的文物,进行系列汉服与周边产品设计,让中原文化在汉服应用上更接地气,让河洛文化拥有汉服IP产品。

寻求跨界合作,让游客不到洛阳也能消费

“几十元就能当一天大唐贵妃,洛阳的消费真不高!”这是不少游客到洛阳体验汉服妆造后发出的感叹。目前,游客关于洛阳的消费基本都是在洛阳本地进行,而敖珞珈则提出了一个让游客异地也能消费洛阳文化产品的新点子。

“汉服及传统文化,不一定非要在古色古香的场景中才能应用,可以寻求跨界合作,比如在商场打造美陈展览。”敖珞珈说。美陈是一种艺术展览,常见的商业美陈经常布局在商场中庭,是消费者打卡、购物的场景之一。

与全国连锁的大型商业体合作,将洛阳历史文化进行可视化设计,并搭配本地汉服、汉服周边等可售卖产品进行美陈布局,再将其推广至商场的其他全国连锁店,如此一来,外地游客想要了解洛阳文化、洛阳汉服,就不必局限在互联网,并且在异地也可以实现消费。

敖珞珈认为,这种模式十分适宜布局在年轻人多的一、二线大城市。美陈展览不仅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拍照打卡的场地,更是消费者在线下了解洛阳的载体。“当游客纠结要去哪个古城游玩时,在本地商场看到来自洛阳的宣传,很大概率会选择乘坐上去往神都的列车。”敖珞珈说。

洛报融媒见习记者 李晓楠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