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大手笔成就大事业 大战略推动大发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7 年 1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大手笔成就大事业 大战略推动大发展
——记伊川电力集团董事长戴松灵
  戴松灵给贫困大学生发助学金。
  戴松灵到农村看望贫困户。
  戴松灵到伊川县白沙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盛世创富,物换星移。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06年12月31日,在伊川电力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显示屏上跳动出一组栩栩如生的数据:资产总额160亿元,总产值109.5亿元,销售收入106.6亿元,利润19.96亿元,税金6.7亿元,出口创汇1.13亿美元。

  这是一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据,它标志着伊电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双百亿”企业;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它包含着以戴松灵为首的全体伊电人1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期盼。10年前,该集团资产仅有10亿元,销售收入不足5亿元。10年内,各项指标竟翻了4番。

  十年磨一剑,这一剑是如此的闪亮。

  十年大跨越,这一越是如此的迅速。

  十年大发展,在伊电集团闪亮登场的背后,闪亮着的是集团董事长戴松灵的大手笔、大气魄、大战略和大恩德。

  波澜壮阔创大业

  ——大手笔,他出身贫寒,却自强不息。

  1949年1月,戴松灵出生在伊川县白沙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兄妹较多,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与共和国同龄的他,在少年时代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5岁时,他初中没毕业就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务农。然而他刻苦钻研,自学成才,在农村电工岗位上靠发明创造走进了电力事业的大门。

  ——大手笔,他从零起步,却一鸣惊人。

  1984年,刚刚出任伊川县电管所所长的戴松灵,瞄准当时全县电力紧缺这一突破口,带领电管所一班人克服缺资金、少技术等困难,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历时1年零8个月,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县级110KV变电站,创造了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奇迹。

  奇迹,改变了伊川县经常性的拉闸限电现象,改善了全县人民的生活环境,改写了伊川县的历史。

  奇迹,改变了戴松灵的一生,催生了他创造更大、更多奇迹的灵魂,拉开了他创造奇迹的序幕。

  第一个奇迹之后,伊川县不断发展的工农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使戴松灵坚定了建设电厂的决心,这一下竟一发不可收,相继建成了3个电厂,一个比一个大,装机容量从2×12MW、4×125MW到2×300MW,机组一台比一台新。1995年,全国第一台系统外125MW发电机组在戴松灵的指挥下并网发电成功,一下惊动了全国电力系统。1996年,该厂2×125MW全面竣工投产,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分别位居全国县办电厂之首,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办电厂。2000年,该厂4号机组并网发电时,各项指标刷新了全国纪录。2005年,伊川第三电厂2×300MW机组并网发电,以17个月零17天的工期,刷新了全国300MW机组的最新纪录,创造了全国同类型机组安全好、质量优、工期短、造价低的优异成绩。

  ——大手笔,他不断拓展发展领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在发展电力事业的过程中,戴松灵逐步把优越的电力工业基础与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提出了煤电铝一体化战略,相继建成了洛阳市最大的煤矿、亚洲最大的电解铝系列、亚洲最大的碳素生产线和国内先进的铝深加工生产线。20万吨电解铝项目创造了“四个月前期,一年建成,半年达产”的速度,被称为“超深圳速度”和“伊川速度”,被誉为“中国铝工业的骄傲”和“世界铝工业的奇迹”。

  经过22年的创业历程,戴松灵亲手缔造了煤、电、铝、铝深加工一体化的伊电集团;形成了1130MW火力发电,年产200万吨原煤、40万吨电解铝及合金铝、20万吨碳素等核心生产能力,资产、销售收入双超100亿元,成为全国500强工业企业、河南省十强企业之一。

  ——大手笔,他从不安于现状,对发展永不满足。

  当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再造新洛阳的蓝图绘就,戴松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煤—电—铝—碳素”、“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产业链条,通过整合上游,巩固中游,发展下游,壮大规模,将伊电集团打造成产能匹配、布局合理、协调运作的现代化、集团化、集约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到2010年实现资产、销售收入“双超200亿元”的奋斗目标。当前,他正在带领全体伊电人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辉煌的前景激励着他再次超越!伟大的事业激励着他再次掀开了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

  克难攻关只等闲

  戴松灵带领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一部奋斗的史诗,都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创业的壮歌、胜利的凯歌。每一次创造奇迹的过程都展现着他那无比豪迈的情怀,每一首荡气回肠的歌中都激荡着他那超乎常人的气魄。

  ——大气魄,特别能“忍”,坚忍不拔,坚强不屈。

  戴松灵在创造一连串奇迹的同时,不知遭受了多少冷嘲热讽。但他却说,只要我们有一种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就能够顶住来自外界的一切压力。在艰苦创业的历程中,他忍受的还有更多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的挑战。在戴松灵的影响下,伊电人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五特”精神。他所领导的队伍就是这样在吃苦中奉献、在忍耐中创造、在战斗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大气魄,特别能“跑”,跑来一座工业城,跑出一片新天地。

  从1992年开始,戴松灵投资建设几亿、十几亿、几十亿元的项目,国家从没给过一分钱。有谁能够想象接连建设如此庞大的产业集群,竟然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但是,戴松灵硬是办到了,硬是将一个个几十亿元的企业建成了,硬是将上百亿元的资产堆起来了。他靠的就是“跑”。

  万丈高楼平地起。他西出阳关、东渡日本、飞澳洲、抵拉美,跑项目、跑资金、跑技术、跑人才,哪一项都是他亲自跑出来的。他通过企业自筹、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股份改制、资本运营等途径,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极其艰苦的“跑”中,他曾为找不到便宜旅馆而在雨夜中彷徨;在节奏紧张的“跑”中,他曾为节约时间而养成了爱吃烩面的习惯;在不知疲倦的“跑”中,他创造了两年跑坏三辆吉普车、一天跑三次郑州的历史纪录。

  如今,一个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奇迹般地诞生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在荒野上崛起了,每每有人前来参观考察,总不禁要问:如此巨额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如此庞大的项目是从哪里来的?如此巨大的工程是如何建成的?面对这些问题,戴松灵的回答总是一个“跑”字。

  ——大气魄,特别讲“信”,成之于诚,诚信之道。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跑”中,戴松灵不仅跑来了资金,跑来了人才,跑成了事业,而且跑出了人格魅力,跑出了诚信之道。凡是和伊电集团打过交道的外商、银行、客户都愿意继续发展业务关系,他们看中的就是戴松灵的诚信。香港的投资商和戴松灵打交道尝到了甜头,合作了一个企业又一个企业,合作了电厂又合作了铝厂,还想合作铝深加工项目;企业需要钱时,各大银行争着提供贷款,企业经济效益好时,贷款期限到了,银行不让还,因为有戴松灵在,他们将钱投放到这里感到放心。企业何愁没有流动资金?何愁没有发展后劲?戴松灵就是靠着这样的“诚信”赢得了“人和”,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交际环境,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有了这样的企业家,企业何愁大器不成?何愁不能跨越式发展?

  ——大气魄,特别能“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1992年3月,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时任伊川县副县长兼电业局局长的戴松灵为解决伊川县等电生产、待电发展的难题而夜不能眠。就在此时,伊川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遇到了省电力工业局对口扶贫的机遇,这一下让戴松灵这个为建设大电厂而愁资金、愁技术的工业副县长倍加振奋。就像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就像干涸的沙漠遇到了清泉,以戴松灵为首的全体伊电人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信心,他们决心乘着这场东风建设一个2×125MW的电厂,可十几亿元的投资使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县四大班领导难以决策。但富有强烈机遇意识和创业意识的戴松灵看准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出于对自己的信任、对贫困的不满、对社会的责任、对发展的信心和对事业的追求,他以自己的副县长职位作“赌注”,终使这项工程付诸实施。工夫不负有心人,当1996年这个全国最大的县办电厂竣工投产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戴松灵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很多人回想起来,都说这个电厂是抢抓机遇抓来的,伊电集团是抢抓机遇抓来的,伊川县的命运也是在抢抓机遇中改变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也是在抢抓机遇中摘掉的。

  戴松灵说,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天时”,找准了优势就找准了“地利”,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就拥有了成功。10多年来,戴松灵成功实施煤电铝一体化战略,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的创举,正是他成功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他一次次抓住了对外开放、中部崛起、中原崛起、河南省建设全国铝工业基地、洛阳市建设六大工业基地等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资源和交通优势,才把企业不断推向新的跨越。难怪人们称赞伊电集团是“抢抓机遇的典范、中外合作的典范、艰苦创业的典范”!

  ——大气魄,特别能“辨”,睿智丹心,远见卓识。

  随着伊电集团产业链条的延伸,2002年,集团生产的豫港龙泉牌铝锭引来了国外的客商。当时正逢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戴松灵意识到,电解铝行业的“洗牌”就要到来,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众多的企业面前,伊川电力集团作为刚刚涉入铝行业的一个新兵,自己的唯一优势就是煤电铝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只有将优势发挥好了,企业才能壮大,产品才能走出国门。于是,它一方面立足煤电铝一体化战略,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又适时提出“名牌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2003年以来,豫港龙泉牌铝锭相继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全国消费者信得过商品”和“河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力地打破了国际贸易壁垒,畅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地,连续3年出口创汇额突破1亿美元,保持了河南省出口“状元”企业称号。

  2003年下半年,国家对电解铝行业的宏观调控刚一开始,戴松灵就意识到调控的结果将使全行业朝着企业集团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于是他提出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顺应调控,进一步完善“煤—电—铝”产业链条,通过对外合作建设氧化铝和深加工项目,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业链条,把企业定位在这两条纵横交织的产业链上。通过实施这一战略,企业较好地发挥了产业链条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极大的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在2004到2005年全国铝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伊电集团保持了经济效益的连年增长。2006年,这一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科学发展创典范

  在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同时,戴松灵不断推行新型工业化战略、生态环保战略、循环经济战略和和谐企业战略,进行了建设自主创新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和构建现代化和谐企业的实践,开辟了一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成功之路。

  新型工业化战略——履行行业责任,推进产业升级,建设自主创型企业。

  戴松灵不惜巨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01年,在建设20万吨电解铝和12万吨碳素项目时,他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大胆采用了国内试验场以外最大的环保型300KA铝电解槽型,率先采用亚洲最大的20万吨电解铝系列和一系列国际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电解铝行业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前来参观的国内外人士一致认为“伊川铝厂代表了中国铝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中国铝工业的骄傲”。

  戴松灵带头进行学术研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981年,他发明了PCMOS集控装置,首创全国第一座小型化变电站,将JB-64型高耗能变压器改造成低损耗变压器在全国推广,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至1986年,他自行设计安装了全国第一座110KV变电站;2002年和2004年,他带领生产技术人员完成了《30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研制》、《碳素煅烧回转窑及余热锅炉发电系统研制》两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二等奖。

  在戴松灵的推动下,伊电集团成立了铝电解工业技术研究所,在3年内获得了6项国家级科技成果、两项技术专利,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了产业品位。

  生态环保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提起电厂、电解铝厂,很多人会说:“高耗能、重污染”。然而走进伊电集团铝电工业园区,你肯定会对这一看法重新定义。因为戴松灵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2000年,他们投资4000万元对一电厂进行供热改造,实现向县城集中供热,结束了伊川县生活用燃煤锅炉的历史,改善了城区环境状况;2001年至2004年,他们投资7000万元,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在两个铝厂建设了7套烟气净化系统,实现了烟尘回收利用和达标排放;2005年以来,他们陆续投资2亿元,分期对电厂进行烟气脱硫系统改造;全部工业废水都实现了循环使用和零排放。每个企业都通过了“无泄漏工厂”和国际环境体系认证。

  近年来,戴松灵为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相继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4000亩的生态园林,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了水域总面积达2000亩的人工水库,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如今,一个个花园式企业在生态园林中星罗棋布, 厂区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一座座绿白相间的现代化工厂与郁郁葱葱的生态园林和波光粼粼的人工水库交相辉映,俨然一幅和谐的画卷,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循环经济战略——履行历史责任,建设节约型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戴松灵亲身体会到了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压力。他说,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企业的历史责任。他亲自主抓循环经济建设和开展大型节约活动。在碳素厂建设了2台余热发电机组,将碳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成电能,可供碳素厂用电的40%;将火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加工成新型建筑材料;将铝厂产生的铝渣、铝灰进行回收加工,统一销售;将使用过的铝氧粉包装袋放在水中清洗,将沉淀的氧化铝粉重新利用,每年从包装袋上回收铝氧粉200多吨,价值100多万元;将设备维修产生的废铁加工成电厂磨煤机用的钢球及铝厂用的机械部件和工具。目前,伊电集团循环经济年可创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润800万元。

  和谐企业战略——履行企业责任,建设和谐企业,促进社会和谐。

  当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之后,戴松灵提出了构建现代和谐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和谐企业战略,构建一个生产稳定、节能降耗、质量合格、环保达标、链条互动、管理有序、经营科学、效益显著、民主文明、团结友爱、活力充沛、步调一致、人与企业共同进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和谐企业集团。目前,和谐企业的内容已深入人心,成为伊电集团全体员工的共识。

  反哺社会不忘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戴松灵不仅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逆境中奋发,创造了伟大的事业,而且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视为社会造福为己任,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大恩德——催化县域经济的“功臣”。

  戴松灵打造的现代化、集团化、集约化产业集群,就像一艘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不仅承载了伊川县90%的经济总量,而且辐射各行各业,如煤炭、金刚砂、运输、水利等,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2005年,伊川县综合实力居河南省第18位,较1995年的第97位前进了79个位次,平均每年前进8个位次,其中2002年到2005年,更是前进了30个位次。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的帽子一去不复返了,省级经济管理扩权县诞生了,省级对外开发重点县诞生了,中原经济强县诞生了。从此,苍茫的山野不再荒凉,广袤的土地不再贫瘠,积贫积弱的旧伊川恍若隔世,充满活力的新伊川成为创业乐土。

  大恩德——贫困学子的“救星”

  1999年,他带头由电力集团出资1000万元支持伊川高中建设,并免费为伊川高中提供了全部电力设施。2000年以来每年他们拿出1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04年,在戴松灵和电力集团的带动下,伊川县开展了“寒门骄子”资助行动,带动了更多单位和个人为支学助教贡献力量。许多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和家长都感动得潸然泪下;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给他写信汇报学习情况,他总是认真对待学生的信件;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毕业后回到伊电集团工作,成了推动企业发展的栋梁之才。

  大恩德——再就业群体的“救星”

  戴松灵十分重视就业再就业问题。近年来,伊电集团共接收退伍军人862人,其中农村户口退伍军人300人,安置残疾军人26人;接收县内、市内其他企业各类下岗职工720人;还为780户贫困家庭每户安排了一个劳动力就业。为了使上述人员能够胜任工作,集团与中南大学联合在企业开办了两个中专班、一个大专班,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进行学历教育。集团大量接收贫困、失业、退伍、待业人员,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社会问题,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和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

  创业者只有艰苦的跋涉,开拓者没有休止的音符。面对巨大的成就,人们常劝戴松灵也该歇歇了,戴松灵却说:“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可以把握生命的深度。”他就是这样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地为事业操劳、为人民造福,而“大手笔、大气魄、大战略、大恩德”则是人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大手笔成就大事业,大气魄推动大发展,大战略勾画大蓝图,大恩德回报大社会。在建设“双200亿企业”的伟大征途上,这位年近花甲的舵手显得越发年轻,他那超乎常人的大手笔、大气魄、大战略、大恩德将再一次升华!

  人物简介:戴松灵,男,1949年1月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伊川电力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家。

  他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创建了一个链条式发展、集团化运作的“双百亿”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他坚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发展质量,积极反哺社会,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自主创新型企业和构建和谐企业的伟大实践,走出了一条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功之路。

  文/吴新社    刘行然        图/王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