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新安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关心支持国防建设
碧水蓝天入画图
300名干部 带案下访送温暖
新电合金铝生产线成功“超频”
开展客运车辆安全隐患整治活动
创建工作喜得硕果
不容忽视的“双重边缘人”
城网改造 为经济发展扬帆助力
洛阳新闻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1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不容忽视的“双重边缘人”
——关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众多儿童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中来。200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城市生活适应性的课题研究,并于昨日发布了研究报告,本次课题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多数子女对身份认同存在矛盾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城市生活适应性研究》课题报告显示,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对身份认同存在矛盾,近九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认为自己不是北京人,一成以上表示自己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老家那里的人。

  33.7%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感到北京人对外来打工人员不友好,40.0%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感到北京人歧视外来打工人员。

  同时,8.2%的城市少年儿童认为城市的发展不需要外来打工人员,13.2%的城市少年儿童认为外来打工人员影响北京的市容市貌,9.2%的城市少年儿童认为外来打工人员是北京发展的负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心理上远远没有真正融入城市,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甚至在身份认同上产生矛盾和困惑,成为“双重边缘人”。

  ■少数子女不喜欢父母的工作

  74.0%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他们的父母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以从事个体经营和体力类工作为主,超过两成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喜欢父母所从事的工作。

  其中,51.4%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家庭有两个孩子,22.6%的家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一个孩子的家庭仅占26.0%。

  21.6%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表示不喜欢父母所做的工作,18.6%的孩子表示不为父母感到骄傲,甚至有7.8%的孩子明确表示“讨厌自己的父母”。

  ■心中烦恼无人倾诉

  课题报告显示,22.3%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总觉得自己心中的烦恼无人可倾诉”,11.5%“觉得在班上很孤立”。

  另外,超过1/3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互相拥有好朋友,但7.6%的进城务工农民不希望孩子与城市少年儿童交往,10.0%的城市父母不希望孩子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交往;12.6%的城市少年儿童明确表示“不知该如何与农村来的同学交往”,20.2%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也表示“不知该如何与城市少年儿童交往”。

  报告数据显示,60.1%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表示“感到大家都愿意主动接近我”,而相应的城市少年儿童的比例为69.0%。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对自己是否受同伴欢迎心存疑虑。

  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同伴接纳感更低,孤独感更高。

  ■学习的首位动机是“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七成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喜欢学习,略高于城市少年儿童;近八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努力学习的第一动机是“报答父母,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另外,44.4%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努力学习为“考上大学”,是第二位的学习动机。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校行为表现良好,但学习活动以被动接受居多,主动参与不够。

  报告显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表现出的内化行为问题较为严重。调查发现,36.7%的孩子曾经有过回避与他人交往的行为,51.3%的孩子曾经被别的同学欺负,66.8%的孩子曾经感到害怕、紧张、担心,比例都远远比城市少年儿童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对师生关系不满意

  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老师关系良好,但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与老师交往的冲突性较高,亲密性和满意度较低;两成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对师生关系不满意。

  报告显示,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老师的交往中的冲突性更高,亲密感和满意度更低。24.7%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表示“老师不太了解自己”(城市少年儿童的比例为21.3%),17.0%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觉得老师“很少注意自己”(城市少年儿童的比例为13.6%)。

  另外,15.8%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觉得“班主任不太喜欢自己”(城市少年儿童的比例为13.6%),14.2%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平”(城市少年儿童的比例为12.5%)。

  ■比城市少年儿童更吃苦和节俭

  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比城市少年儿童更吃苦耐劳、更节俭、更坚强、学习更刻苦。同时,在生活条件、卫生状况、见识及自信心方面,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还存在一定差距。

  报告显示,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看来,他们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排在前5位的优点依次是:吃苦耐劳、坚强、节俭、学习刻苦、懂得感恩;在城市少年儿童看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排在前5位的优点依次是:吃苦耐劳、节俭、自理能力强、学习刻苦、坚强。

  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看来,城市少年儿童排在前5位的优点依次是:生活条件好、见识多、更多的文体特长、讲卫生、自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课题组组长孙云晓说:“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在交往中,若能相互取长补短,发现和学习对方的优点,则会有助于双方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经常做家务或帮父母干活

  课题报告显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课余时间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有的去游戏厅或网吧,有的四处闲逛。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经常做家务或帮父母干活,近三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每天家务劳动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

  由此可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经常看书读报、看电影、观看演出、外出旅游、逛公园和游乐场、去展览馆和少年宫、参加体育运动、参加同学聚会、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比例都要低于城市少年儿童。

  另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辅导班或兴趣班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城市少年儿童。

  ■专家呼吁:

  尽快实现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实行同城待遇

  在不同类型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学校适应的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对此,有关专家呼吁要尽快实现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实行同城待遇。

  报告显示,在未注册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交往的机会最少,仅有19.2%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回答“在我的好朋友中,有不少是城里的孩子”;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与城市少年儿童交往的状况也不佳,仅有21.5%的城市少年儿童与他们做朋友。这一状况在公办打工子弟学校及公立混合学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这两类学校中,回答“在我的好朋友中,有不少是城里的孩子”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分别达到50.0%和52.5%。

  孙云晓说:“这些数据表明,城市公立学校和公立混合学校更有助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尽快实现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实行同城待遇,使他们能够与城市少年儿童一样进入城市公立学校读书,这是促进和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