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个人专利:何时不再“证书上睡大觉”?
昨日您“咬春”了吗?
特别关注
我市蜂窝煤价格微降
洛阳铁路添新线
1月份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情况(1月1日至1月31日)
群众利益,时刻不能忘记
百姓冷暖,永远放在心上
新闻网广告
去年技校生就业率97%
“重走长征路”小记者冬令营开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在我市申报的国家专利中,个人专利占近一半儿,但成果转化率很低,
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是一种巨大浪费,那么——
个人专利:何时不再“证书上睡大觉”?
  去年,我市获得国家专利1381项,继续稳居全省第二位,其中,职务专利占52%,非职务专利(俗称个人专利)占48%。

  市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说,职务专利,也就是企业、机构申报的专利,在我市成果转化率比较高,在50%以上。而个人专利成果大多数仍在“证书上睡大觉”,转化率很低,目前国内不足10%,我市大抵也是这个水平。

  我市职务专利所占比例高,主要原因是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多。这些单位拥有的职务专利,都是瞄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研发的,有企业较为雄厚的资金、设备作后盾,成果转化率就比较高。

  个人专利则不同,发明人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摸索出来的,专利常常“窝”在实验室里,发挥不出来效益。比如,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的陶予敏,为研究两步法工艺,前后投入200多万元,负债累累,直到山西一家企业经过考察后采用,才使这项节能专利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关专家作过测算:如果现在全国较大的化肥厂进行两步法工艺改造,每年可节省上百亿元资金。而陶予敏的其他专利技术,仍在“证书上睡大觉”,这些专利能为国家创造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一个谜。

  陶予敏还算是幸运的。大部分非职务发明人出于个人爱好,充满激情地搞发明创造,但在取得了国家专利后,却往往难以突破成果转化的“瓶颈”,最后由于投入多、无产出而造成自己身陷经济困境。我市一位农民含辛茹苦15年,获得果树实用专利,成果至今无法转化,致使家中生活陷入困顿。

  市科技局有关人士说,像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我市个人专利实际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造成巨大的浪费。

  业内人士分析,个人专利转化难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资金是最大的困扰。由于民间发明人缺少资金,使得专利难以转化为生产力;部分民间发明人还因为需要支出专利技术申请、维持和推介等费用,生活变得窘迫。

  第二,目前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主要是针对职务发明人。在申请费用上,对非职务发明人仅有部分专利申请补贴,而其后高额的专利保护费用都要依靠发明人自己解决。而目前市场的媒介作用不能完全发挥,转化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个人专利技术的转化。

  第三,不少个人专利技术距离市场过远,本身不具备转化价值,吸引不了投资者。

  那么,如何提高个人专利成果转化率?

  专家建议,首先,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经验,政府部门搭建成果、技术与资金对接平台,将社会分散的专利技术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各种推介途径为专利产品找“婆家”,并为发明人开展“一站式”服务,为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一系列服务。

  其次,加强引导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努力实现信息对称,防止专利技术与市场的脱节。

  此外,作为非职务发明人,不能只埋头搞发明,而应抬头盯着市场。发明人应着眼于专利的市场转化,正确评估专利技术的价值,寻求与企业多样性的合作关系。

  市有关专家说,目前我市个人专利累计达数千项之多,而被应用于生产的寥寥无几,我们应当发挥洛阳科研院所多、大企业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努力实现个人专利与职务专利的结合,为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

    本报记者 王继辉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