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市总工会挂念社区困难户
东西南北中,年俗有不同
关注鞭炮“禁改限”⑦
除夕的来历
初一到初七 照常能缴费
西小梵村的草莓红了
读客广告
3个艺术展览明日同时开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历史悠久,传统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但大同中有小异。本报记者走访了偃师、洛宁、栾川、孟津、老城,探究各地过年风俗——
东西南北中,年俗有不同
  昨日,市区近郊一农家饭店,窗玻璃上贴上了象征喜庆的大红色生肖猪窗花。 记者 郝敏 摄

  本报记者 陈旭照 通讯员 李向阳 朱晓玲

  迎新春万家喜庆,接新年城乡同乐。洛阳历史悠久,传统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但大同中又有小异。春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访了洛阳的东西南北中(偃师、洛宁、栾川、孟津、老城),探究各地不同的过年风俗。这里写出来,以飨读者。

  年三十儿

  贴花门儿

  “年三十儿,贴花门儿。”这“花门儿”,说的就是春联。经过“祭灶”、“扫房子”、“割豆腐”、“割肉”、“剪柏枝”、“挖河沙”、“打酒”,到了贴春联,已是迎接新年的最后一道程序了。贴上春联,再伴着欢欢喜喜的心情熬上一夜,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就来了,欣欣向荣的新一年就到了。

  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也就是桃木板,窄窄的两片悬挂在大门两旁,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字,驱邪消灾,镇鬼吓魔。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贴春联、辞旧迎新的事儿。

  据说,朱元璋不仅要人贴春联,还亲手题写春联。相传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回答:“俺是阉猪的,自己不会写,请人写还没来得及。”朱皇帝雅兴大发,提笔替这家写了副春联:“两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联流传至今。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文化底蕴深厚,春联文化源远流长。除了春联,地处东部的偃师又有贴门花的习俗。这习俗,主要流行在偃师伊河以南地区。旧时每到腊月,农家院里,太阳底下就三三两两坐着剪门花的妇女,她们拿来红红绿绿的彩纸,折叠后剪出花边和图案,图案的中心一般是一个 “福” 字或者“春” 字,也有巧手女子剪出“麻姑献寿”等图案,寄托了人们期盼幸福的美好愿望。

  这些年,会剪门花的少了,但集市上到处都有卖门花的,这也成了农村市场的一个商机。这些门花,要到大年三十儿贴春联时一起贴。有的贴在大门门楣上,有的贴在屋门门楣上,还有的贴在院子里供奉天地全神和老灶爷的神位上边。少则贴一个,多则三四个。有的大门上中间贴着个大的,两边两个小的,下面挨着贴三个小的,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有的家庭因为贴有门花,干脆把对联的横批也省了。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除了比吃、比穿、比压岁钱外,还比谁家的门花好看。

  贴春联是为了喜庆,但在洛宁,除了迎新接福,春联的意义还有很多:其一,谁家一贴上春联,讨债的就不能进这家的门了,多少钱财也只能等到过完春节后再来了。其二,春联只要一贴上,家里的东西都不能外借了,只进不出,寓意守住钱财,大吉大利。

  轱辘元宝滚进来

  穷鬼邪神莫进门

  贴完春联,放挂鞭炮,吃过晚上的饺子,除夕的“熬年”开始了。

  孟津风俗,三十儿晚上睡觉前,各家各户都找一个旧犁铧或铁片,把这犁铧或铁片放在火里烧红,用铁瓢装着,而后一手端瓢,一手拿一盛满老醋的碗儿,这屋进了那屋出,边走边往热犁铧或铁片上倒醋,同时喃喃自语:“接礼(犁)接礼(犁),一股白气,一股升天,一股入地,喜神进来,穷鬼出去。”倒醋的人在前面边走边说,后边还要跟一个人,拿一把熊熊燃烧的谷草,意为燎走邪鬼。

  午夜过后,家家户户还要迎喜神,迎神的女长辈先念一通“大年初一早开门,大嫂出来接喜神,骡驮金,马驮银,狮子驮着聚宝盆,轱辘元宝滚进来,穷鬼邪神莫进门”。接着将大门大开,将放在当院的一堆柏树枝点着,香烟袅袅上升。

  这“烧柏枝”的习惯,不独孟津有,洛阳许多地方都有。相传远古时候,初一五更时分,有两眼滴血的九头鸟到人家院内,将猪、羊等叼走。后有仙人指点,九头鸟最怕香气,可在大年初一五更时分烧上一堆柏枝火,不仅能驱赶怪鸟,使自家牲畜免受伤害,还能保佑全家四季平安,一年风调雨顺。于是,“烧柏枝”习惯延续至今。

  大年初一

  撅屁股作揖

  大年初一五更,老少即起。更有熬了一夜不睡,静等天明。等到天边刚露一丝微亮,迫不及待的人们便开始忙活了,孩子们循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飞奔着“拾鞭筒儿”,大人们则忙着供神祈福、下饺子。

  除了放鞭炮,老城人迎新,家家屋门外都要挂灯。老城是城市,可以点宫灯,而在乡下,则挂马灯、玻璃罩灯或煤油灯。在栾川等偏远山区,干脆就点松明,松树枝点着就成了灯,一样的敬神,一样的接福,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别有一番情趣。

  初一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就是祭祖。洛阳老城旧俗,这一天,家里长者要率晚辈,有钱人家到“追远堂”,一般人家到“家堂”行礼祭祖。堂上摆有祖先牌位,或挂有祖先人像,行礼时摆上各色供品。拜者沐手燃香之后,由长辈致“吾祖贤德,润泽子孙”之类的颂词,然后按长幼之序叩拜先人。

  在孟津农村,除了在家中祭祖外,天亮后还要到祖宗祠堂或本族年长者的家中,再行叩拜共同祖先的牌位。

  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有将硬币或其他物什包入饺子中的。谁若有幸咬到,谁便有了福气。更有将饺子捏成元宝状的,吃时故意捞到老人或孩子的碗里,图的是吉祥如意。

  吃完饺子后,开门迎春,外出拜年。旧时晚辈要向长辈行叩头礼,现在多说祝福的话或行鞠躬礼,而接受大礼的长辈要给晚辈掏压岁钱。在栾川,压岁钱被称作“压腰钱”。“压腰钱”的意思,有人解释是压着孩子的腰,不让孩子那么快长大,过早承受生活的艰辛。

  破五开禁日

  送穷灰挖富土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旧时初一至初五禁忌颇多:不动刀剪,不扫地倒煤渣、不讲忌言秽语、不打骂子女、不借债、不讨账、不动碾、不经营等。一直到初五,这些才开禁,故称破五。

  想象一下笼中鸟、坝中水,一旦笼开闸起,是怎样的欢快与自由!人的心情也一样,这一天主要的节目是“送穷”。

  洛阳许多地方,在初五之夜,家家鸣炮焚香,把初一或除夕烧的柏枝灰送到富家田中,再从富家田中捧回新土放到老人床下,是为“送穷灰挖富土”,俗称“送穷土”。

  老城、孟津等地是在初四晚上“送穷”。这天晚上,他们把自家的垃圾倒在街头,把香插在上面点燃,跪地向“穷神”磕头,然后捡一些砖瓦,象征金银财宝,带回家放在屋门后或床下,叫作“送穷接福”。

  “破五”中午,洛阳许多地方以饺子为食,但据老城传统,这天中午吃的却是面条,有谚曰:“初一元宝盖儿(饺子),破五榆钱串儿(面条)。”

  雪月梅柳开新春

  花鼓龙灯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最热闹的日子,舞狮子,跑旱船,擂排鼓……雪月梅柳开新春,花鼓龙灯闹元宵,比喻最妙。

  元宵闹春,各地娱乐节目大都相同,多为上面所说几种,这里只说洛阳老城的龙灯,堪称一绝。

  洛阳龙灯以火街龙灯等最为有名。善做纸花的东关人以纸代布做龙鳞,形成火街龙灯与其他布质龙鳞龙灯的区别。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东关夹马营的八孔窑,他出生这天夜里,红光映天,远观若火,夹马营就俗称火烧街,简称“火街”。宋太祖、宋太宗均生于火街,火街因此又名“双龙巷”。火街的龙灯也由单而双,一青一红两条龙,青龙有扫帚尾,红龙有卷尾。

  龙灯表演时,鼓声雷动,鞭炮齐鸣,百余条壮汉持棍,以火弹子开路。舞龙者9人,龙首重达40多公斤,龙尾25公斤。节目有“爬龙山”、“过龙桥”、“穿龙门”等。舞者配合默契,时而左右穿梭,时而盘旋游动,似蛟龙出海,又似飞龙升天,加上龙口不断喷出火焰,煞是好看。

  旧时,火街龙灯挂白胡须,表示双龙出于太祖降生地,其他龙灯不能挂白胡子,以示高下有别,但别的地方又不服。因此,每年出龙灯时,往往造成争执,甚至厮打械斗。解放后,经政府调解,洛阳龙灯均挂苍须,不分高下,皆大欢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