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西工区:实施商工并举战略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表彰2006年度辖区纳税先进单位
外贸出口先进企业的决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西工区:实施商工并举战略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西工区区长张世敏(右一)在洛阳王府井调研西工区商贸业发展情况。 宋海涛 摄
  西工区委书记李良龙(右一)在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介绍洛阳工业园区发展前景。 郑卫民 摄
  回顾:

  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

  2006年,西工区始终坚持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各项指标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共完成区本级生产总值23.14亿元,同比增长14.6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11亿元,同比增长68.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30.7%,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达85.7%;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同比增长1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0元,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8元,同比增长15.8%。在上述各项经济指标中,除生产总值的增幅外,其他各项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的指标名列全市前茅。

  2006年全区经济工作呈现出以下7个特点:

  服务业快速发展。商贸业品位和档次明显提升,继王府井百货开业之后,法国家乐福、天津家世界、南京中央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建成开业;楼宇经济迅速发展,物流业快速启动,宾馆酒店业生意兴旺,服务业增加值达13.4亿元,全区服务业比重达60 %。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洛阳工业园区稳步发展,纬四路、11万伏变电站、衡山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动工修建;中收获、重卡车桥等大型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15家企业已建成投产,企业集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006年,全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11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28亿元,实现工业利润5932万元,呈现出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三清七集中,四改四化五有六好”,投入建设资金880余万元,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积极实施“东工西农”战略,特色农业有了新的发展,乡村工业增长迅速,城中村开发改造稳步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357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30家,总数达到13500家。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29%;上缴税金7.1亿元,同比增长31%。

  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引进资金7.52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5.92亿元,同比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860万美元,为市下达年计划的115%。完成出口创汇3210万美元,同比增长35%,位居全市六城区之首。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为企业搞好服务,受到辖区企业的好评。

  旧城旧村开发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开发改造项目27个,累计完成投资22.57亿元,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项目总数和总投资额位居全市各城区前列。其中新都汇购物公园、财富广场等20多个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枫叶广场、国贸中心等项目即将建成,洛阳国际商街、富雅东方等10余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目标:

  坚持商工并举发展战略

  做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2007年西工区经济工作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巩固提升中心商贸区地位

  始终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西工区的主导产业来抓,坚定不移地走“商贸兴区”发展之路,努力把主要依靠区位优势和良好环境而自然形成的传统型服务业,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而引导发展的新型服务业。制定服务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合理布局服务业各相关产业,着力建设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专业街区,引导投资经营者向相同业态、相同产业的专业街区或专业市场集聚发展。依据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切实抓好百货零售业、餐饮娱乐业、宾馆酒店业经营规模和品位档次的提高,认真做好楼宇经济、物流经济的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加快信息中介、金融保险、教育医疗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着力引进实力雄厚的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切实抓好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凝聚人气和商气的服务业项目,重点抓好洛阳国际商街、丹尼斯百货、紫金城、洛河北岸休闲餐饮一条街等30个项目的建设,以大项目带动产业聚集、凝聚人气商气,不断提升全区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洛阳工业园区实现突破性发展

  洛阳工业园区要按照“积极稳妥、节约高效、环保降耗、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特殊材料加工业、精细化工材料加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科技含量高、产值和附加值高、耗能少且无污染、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项目进入园区。重点抓好一拖工业园、中收获、重卡车桥、太阳能光伏电池等20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尽快建成投产。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清华大学LED新光源外延片和芯片、标准化厂房等5个生产项目落户园区。通过引进和建设大项目、好项目,提升园区形象,吸引产业聚集,带动园区发展。着力改善园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加快园区征地拆迁及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燃气、热力设施建设,协助市政府加快衡山路、华山路及道北二路建设;加强对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洽谈、手续报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优化环境培育骨干民营企业

  要切实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西工经济”的理念,继续大力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健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严格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以及“首次不罚、罚款下限”制度,严肃查处干扰企业经营发展的“四乱”行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到西工区投资、经营和发展。积极帮助投资商解决在项目运作、开工建设及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开办好“洛阳民营商务网”和“洛阳楼宇经济网”,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发挥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继续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工程。支持洛北铸钢厂、冠奇工贸、园满安玻等骨干民营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更新改造,做成名牌企业;确定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其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知名民营企业到西工投资兴业,通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区级经济实力。

  四、按照“东工西农”方针发展农村经济

  因地制宜,促进红山乡农村经济发展。按照“东工西农”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制定全乡经济发展规划。东部村庄要服从和服务于洛阳工业园区整体规划,整合、改造、提升现有民营工业,围绕工业园区发展民营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力度,每年在市技校培训100名熟练技工,促进就业,切实保障征地农民的生活。西部村庄要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规划和建设,按照“三点一线加一片”的思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园区,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进一步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

  立足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商贸区,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旧城旧村开发改造,努力为全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进度。明确各类重点开发改造项目的年度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类重点开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完成前期运作能够进入实施的项目,如物资宾馆地块、西工小街地块等,2007年必须有实质性进展;2006年已经开工需要加快进度的项目,如洛阳国际商街项目、金港商务中心项目等,2007年要完成主体封顶或主体完工;2006年已经运作成功的项目(主要指专业市场项目),如大唐宫物流中心、紫金城等改造项目,2007年要实现实质性开工建设,切实抓好60个旧城旧村开发改造项目的招商、运作及开工建设。着力解决东西两大商圈之间的商业断层问题,加快中州中路以北解放路至王城广场临街地段、凯旋中路以北解放路至王城广场临街地段的开发改造步伐。连结两个商圈,建设全市核心商圈,力争使2007年全区旧城旧村开发改造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多策并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整体开发改造工作。着眼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村民现代文明程度,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西小屯、东涧沟、五女冢3个村整体开发改造计划,统一组织实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减少各种费用成本。要抓紧招商洽谈,采取灵活的运作方式,尽快进入实施开发阶段。充分利用西工区洛河北岸东下池、西下池、瞿家屯3个村连接新、老城市区的区位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制定统一开发规划,加大招商力度,开发建设东起电视塔、西至王城大桥、总长达2公里、蕴含洛阳历史文化的休闲娱乐一条街。2007年要实现开工建设,努力打造全市著名的休闲文化街区。

  六、通过“八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坚持“重大项目拉动、政企协力联动、定点委托帮动、营造环境感动、干部职工齐动、跟踪督查推动、奖励到位调动、强化队伍能动”的“八动”原则,转变招商理念,拓宽招商思路,实施全方位招商,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要继续以长三角、珠三角、浙江、福建等地为重点招商区域,以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为重点招商项目,充分利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全方位捕捉信息引进好的项目。切实加大业态空缺或高品位的新兴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强化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签约落实。出台更加优惠、更加开放的招商政策,制定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奖励办法,调动一切力量参与招商,力争实现内资和外资在2006年的基础上“两个翻番”的目标。(卫 欣)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