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玻两项科技成果 通过国家验收
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花会期间酒店实行最高限价
丁福浩察看开元大道 至洛界高速连接线工程
南部山区降春雪
读客杂志
洛阳名优电动车 展示会闭幕
洛阳新闻网将设专栏展示优秀牡丹园
点击生活 服务无限
市领导到洛龙涧西 督察创卫工作
花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访著名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汪中求
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人物简介:  

  汪中求,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江西九江人;1992年进入商界,先后就职于多家知名企业;现任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哈工大、南昌陆军学院客座教授,国资委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商业评论》编委;出版有《营销人的自我营销》、《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等著作。

  “我在欧洲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太太在清理家里一堆玻璃碴时,先缝制一个小布袋,把碎玻璃全装好,扎紧口,再在小布袋上贴一张字条注明垃圾种类,然后才放进垃圾箱。”

  国内著名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汪中求,17日应邀来洛作报告时,用西方人处理垃圾的日常小事儿说明,在发达国家精细化意识已经成为国民素质的一部分,同时也呼唤国人重视精细化管理的教育与推广。

  3年前,汪中求的一本名为《细节决定成败》的书,曾一度以每天5000册的发行数量,席卷中国图书市场。时至今日,该书已销售100多万册,并依然稳居全国经管类图书排行榜榜首。这部蕴含“经营和管理智慧”的著作,开启了中国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汪中求这位以此书走红中国的商海英才,也在近些年不断推进对精细化管理的精深研究,收获颇丰。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谈到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涵时,汪中求说,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永续精进的过程,是一种常态的管理模式。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常以“运动”的形式抓管理,喜欢提出“某某管理年”的口号,大轰大嗡一阵子完事儿。这是应该纠正的做法。

  汪中求说,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三个原则,即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其中,注重细节最为重要,“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对芸芸众生来说,有大事等着我们去做的机会太少,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基础。小事能做到极致就是绝招。目前,国人普遍有一种浮躁心态,社会不缺少有雄才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国人不缺勤劳与智慧,缺少的是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细作风。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做到位。

  汪中求说,走访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随处就可发现当地人注重细节的例子。在日本乘火车,火车靠站时,会恰好停在每节车厢在站台上标明的对应的位置上,甚至前后差距仅几厘米!乘客上下车非常方便。入住宾馆,为避免客人烫伤,房间内水龙头热水的使用方法说明特别详细,淋浴龙头一律喷口朝着墙壁。

  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无论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必须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这对于企业、政府和社会同等重要!

  卫生习惯改变是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在谈到如何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时,汪中求列举了人们对垃圾的认识和处理的进程。

  他说,对垃圾的处理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随地吐痰阶段,人们的卫生意识差,对垃圾随意丢放。第二阶段是集中堆放阶段,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垃圾。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对垃圾处理就处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分类放置阶段,就是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如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进行细分,为有效回收创造条件。目前国内的个别大城市开始进入此阶段。第四阶段是精细化处理阶段,认识到垃圾是有用的物资,对垃圾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在垃圾的回收利用上取得了突出成效。对垃圾的处理演变过程,总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地由“粗放”到“集约”,可以说,“人类对垃圾的处理水平与人类文明程度成正比”。

  结合当前洛阳轰轰烈烈开展的创卫工作,汪中求认为,全民参与搞创卫,改善城市卫生状况,美化市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件造福群众的好事。但要取得创卫的成功,对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仅靠政府发号施令还不够,靠加大投入也不够,更重要的是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实现全民卫生习惯的改变。比如,在日本,不仅垃圾回收设施完善,而且人们的垃圾回收意识也特别强,当人们把空矿泉水瓶投入垃圾箱时,会把瓶体粘贴的说明书揭下来,把瓶体与说明书投进不同的垃圾箱,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垃圾。

  精细化管理应纳入国民素质教育

  “生活中,许多人的聪明才智不是用在如何模范遵守制度和规则上,而是用在如何破坏和对付规则上。这种人为破坏规则的现象,在企业、政府部门从领导到一般人员身上都存在:领导不按岗位职责办事,喜欢‘我说了算’;员工想法逃避规则制约,求得自身利益。”

  汪中求说,精细化管理排斥人治,崇尚规则意识。人治为前提的精细化管理只能助长家长制,最终导致管理文化的堕落。国人“分析规则,任意篡改”的行为习惯以及潜规则、厚黑学的泛滥,阻碍着管理科学的推广。

  现在还有一种倾向,许多人打着“人性化管理”的幌子,否定科学的、严格的制度管理。这在欧美国家行得通,在中国就行不通。因为我们没有经过制度管理这一过程,只好两步并在一起走。从内心深处尊重员工,是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不是让他们得过且过。

  在分析国人规则意识不强的根源时,汪中求说,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是典型的、割裂的单独作业,不需要跟人配合。长期的以家庭为单元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国人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意识。早于中国的西方工业革命,是集体、合作式的大生产,合作起来就需要管理,管理就产生规则。这种工业文明,培养了可贵的规则意识。

  “个人素质一小步,民族素质一大步。”汪中求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员工和政府工作人员急需四种素质培训:一是敬业精神,二是岗位责任意识,三是团队精神,四是规则意识。有关部门应把精细化管理中的这些核心理念,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范畴,这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石文禹/文 郝敏/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