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打造精品 繁荣书坛
北方“威尼斯”圣彼得堡
然后然后,完了完了
不许人间见白头
思路花雨
黄河船工号子:喊尽人生悲与欢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5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打造精品 繁荣书坛
——有感《洛阳与中国书法》获奖 □寇北辰
  上世纪80年代,全国书法热兴起之后,洛阳书协在市文联张维诚先生领导下,举办了几次大型展事。当时诸多名家莅洛参加活动,记得在魏碑研讨会上有许多外地书家纷纷提问:“洛阳搞书法的朋友为什么没有一位写魏碑的?此地是魏碑的故乡呀!”他们在关林、龙门参观时,看见《汝南王古塔铭》,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高兴,蜂拥到那块小石头前观察研究。

  大型展事结束,我们没有借势做文章,如昙花一现就过去了。

  有心人陈春思先生没有睡大觉,他把握住市场经济的特点,先成立“鼎洛斋”,隐居其中,待囊中有了积蓄,再参与书协活动,由旁观跳进圈内。正如学跳舞的三部曲:旁边站,试试看,跳死算。他把书法作为后半生的事业来干,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并进入省书协领导班子,借势大力宣传洛阳。洛阳国家级会员越来越多,力量强大,可以与郑、汴并肩,一争高下了!

  陈先生是河南大学政教系本科毕业生,有着干政工的素养。他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乐于团结同道,长于组织工作,又酷爱书法,洛阳书坛正缺少这样的领导人才。

  他出了不少好点子,譬如成立“魏碑研究院”等等。他觉察到目前书法家们大都有“跛腿”现象,即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撑。把字写好,那是浅层次的技巧问题,只要苦练数年,总会有效果的;文化知识、书法理论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装满脑袋的,必须下工夫学习方能有成。为了宣传洛阳,并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套大型学习材料,他邀请柴新胜、马发喜先生执笔,不声不响干起来。经过四年多的辛勤劳动,一部四卷头的《洛阳与中国书法》初稿完成,由毕可稚和高海欣先生精心校对,于2006年10月面世。出版后,适逢“中国书法第二届兰亭奖”征稿,书送去后,荣获编辑出版三等奖。2006年,陈春思还荣任“中国书协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之职。出书、获奖、荣升三喜临门,同道为之雀跃。对此,我有三方面认识:

  一、洛阳不仅有许多具有才情的书法家,更有书协的领导人才,还有理论工作者,在中国书协占有一席之地,洛阳称为书法大市,当之无愧。

  二、“书法兰亭奖”是国家级的大奖,编辑出版奖是其子项目奖项,是我国授予国内正式出版的优秀书法篆刻类图书报刊的最高奖项和荣誉。《洛阳与中国书法》是部优秀的作品,内容丰富,经过精心包装,分外美观、雅致,令人青睐。这部著作填补了洛阳书法史上的空白,它是洛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物化象征,展示着河洛文化底蕴之厚。《洛阳与中国书法》不仅以扎实的史料确认了洛阳是书法的圣地,是书法创作最具活力的地区,而且这种研究成书的方法可以带动其他地区写作当地的书法史,把它们汇总起来,就是中国书法通史了。它对当代书法创作和研究起的表率、催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我市应以此为契机,培养书法理论人才。这次出书使我想起一个比喻:人像一根橡皮筋,你不用它,它永远是疲软的,你要充分利用它,它会拉得很长供你使用。理论研究需要有知识根底和思辨能力,很有难度,但只要我们从意识和制度上加强这项工作,我市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