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伊河之源
思路花雨
端午诗话
群儒聚集 洛阳抒怀
外婆 银簪 粽子 艾叶 香囊
洛阳日报党报栏广告
国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6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伊河行》系列报道之一
伊河之源
本报记者 王继辉/文 梅占国/图
  后村伊河第一井
  三合村伊河源
  编者按 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今起,本报每周一、三、四、五在本版推出《洛河行》的姊妹篇——《伊河行》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追寻伊河流域的过去和现在,感受河洛文化的深厚底蕴。

  栾川,伊河之源。

  栾川古为鸾川,因一种似凤凰的鸾鸟栖息而得名。鸾鸟嬉戏的一条河流,人们唤作鸾水。

  《栾川县志》说,伊河就是古鸾水。《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说:“伊水出上魏山。”据考证,蔓渠山、上魏山,均为今闷顿岭之古名。

  伊河行,我们第一站就是探访伊河之源——闷顿岭。

  近日,我们从栾川县城驱车沿郑(州)卢(氏)公路西行30多公里,车到陶湾镇肖疙瘩村,蓦然看到路边耸立着一块姜色巨石,上书红色大字:伊河源。

  同行的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李文帅介绍说:“这是原省委书记马忠臣题写的。不过,公认的真正伊河源还要走30多里山路。”

  汽车折向西北,沿着平展的“村村通”水泥路前行。路旁哗啦哗啦流淌的溪水,伴着叽叽喳喳的鸟鸣,在山涧奏响欢快的乐曲,使人心旷神怡。

  越往上行,溪水越窄,水流越小。约行20公里,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李文帅指着左方一道沟说:“这里是三合村,闷顿岭就在山沟最里面,我找村干部给咱们引路。”

  村委会主任张成现50多岁,个子不高,人很精神。谈起伊河源头如数家珍。他说:“都知道伊河源在我们三合村闷顿岭,前些年省里还来了专家勘探,村里打算在源头立个碑。”

  山道蜿蜒向前,除了潮湿的土地,看不到水流的影子。我们约摸爬了两公里山路,见岭下一面石壁上,青苔遍布,石缝里嘀嘀嗒嗒渗着水,滴水入地,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一样没了踪影。

  张成现仰望着山巅说:“这就是闷顿岭,伊河的源头。以前常年有小细流从山缝里流出来,顺着山沟,一直流到大路边的小河里。天越来越旱,这两年基本都干了,遇到下雨时才有水。”

  市水利局工程师张洪恩埋头看了好一阵,对我们说:“现在看,闷顿岭的源头变成了地下径流,不过从土质情况看,地下径流水位离地表很浅。”

  县水利局长梁长顺说:“这两年一些水利专家提出来,伊河源头可能在后岭,而不是闷顿岭。”

  一句话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我们返回大路,沿着山道继续走了约3公里,发现路沟的细流忽然消失在石缝中。

  山沟里面满眼樱桃树。张成现说,这是后村村民组,170多口人,家家有种樱桃的习惯。这里的樱桃5月底才成熟,天天有车前来收购樱桃,村民们提着一篮篮樱桃出售,4元一公斤,对村民很有吸引力。

  听说我们是来寻找伊河源的,58岁的村民王协户热情地介绍:“伊河源头就在我们后村的后岭,不是闷顿岭。”好像怕我们不信,他自告奋勇,带我们找证据。

  先上了村后一道岭。我们看到,这是一道分水岭,再往前,山路开始向下,通往三川镇。这说明,伊河源头不可能越过这道岭,那就很可能在这道岭下的后村。

  王协户拉着我们来到半山坡田地里的一口井前。这是一个用石块砌成的井,盖着水泥盖。王协户说:“你们看,这块庄稼地以前是道大沟,水从山脚下流出来,沟里常年水流不断。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村民在沟上架起水泥板,下面流水,上面垫上土种庄稼。这口井是圈起来的一个小水塘,供全村人吃水。近几年又在井下埋了引水管,给下面村里人饮用,所以坡下沟里的水流就小多了。”

  说着说着,不少村民围上来看热闹。王协户自豪地说:“别小看这口井,天再旱,从来没有干过。你看,今年够旱吧,水位都没有下降。”说着,他捡起一块小石头丢下去。我们听到“嗵”的一声,井水不浅。

  大家正在扒着井沿儿往井底看,李文帅忽然说:“咱们再到郑卢公路边分岔的红岈沟看看,这些年兴起栾川旅游热,沟里住的肖疙瘩村的村民认为,伊河的源头应当在他们那边。”

  车进入红岈沟。在沟尽头,我们见到了肖疙瘩村74岁的老人周振东。他说,自己是红岈沟里最靠里的一户。

  我们看到,老人家独门独院,建起了3层小楼。周振东说,小楼共有9套房子,9个孙子一人一套。家里有二三十口人,现在只有自己和老伴常年在家。儿孙们都去打工了,逢年过节就回来,家里可热闹了。

  看到我们盯着小楼后的一道岭发呆,老人好像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他笑着说:“我们都把这道岭叫松尖岭,翻过这道岭,再往前走一点,就到南阳的西峡县了。你们看树多密,年年都有人来寻找伊河源头。现在,县里把水泥路修到沟里面,咱这里山好、水好、景好,旅游发展起来了,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的人越来越多,我这房子平时不会空着。”

  伊河源头在闷顿岭、后岭,还是松尖岭?张洪恩说,根据河流源头定义,一般按照地表径流计算,并本着从远从大的原则,从现在情况看,推断伊河今天的源头在后岭。

  洛河、伊河源头的汩汩清泉,孕育了源头人家。伊河源头的民居,绝大部分是楼房、砖瓦房,水泥路接近源头,陶湾镇年财政收入2000多万元;洛河源头的洛源镇,大部分农民住的是土坯房,下车要爬2个多小时的山路,镇年财政收入100多万元。从源头水量看,伊河接近干涸,而洛河水量巨大,并形成巨大瀑布,有天壤之别。

  伊河之源,渴望着人们更多的关爱。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