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官场版的“千手观音” 能表演什么?
用镜头捕捉“河洛风流”
国画
牛 步 河
一只麻雀
新闻网广告
娱人娱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人物
用镜头捕捉“河洛风流”
——我市摄影家张亚新的新追求
张亚新镜头里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
  张亚新
  河洛大地,群星闪耀,璀璨无比。

  诗词、文章、绘画、音乐……赞美河洛名人的佳作林林总总、层出不穷,相信在每一位热爱河洛文化人的手里,都能找到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和画册。可是,全面记录河洛名人的摄影作品却并不多见。如今,我市摄影家张亚新,正在用“第三只眼”捕捉当代河洛名人的精彩瞬间。

  在张亚新的工作室,当他打开电脑的看图软件时,一幅幅清新、优美的图片即刻呈现出来,张亚新把资料中的河洛群星还原为生活中的普通人,让人感受到他们真实、动人、质朴的一面。

  马金凤、叶鹏、王绣、陈俊武、郭宗正、乔文娟、陈明……目前,张亚新拍摄的河洛名人已经有121位,而他最初的计划是拍摄100位名人。

  张亚新原本钟爱体育摄影,为中国体育摄影学会会员,已在各类媒体发表数千张体育摄影作品。2006年春节后的一天,他给北京的体育摄影家杨昌忠打电话,杨老师说洛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摄影创作的好地方,建议他把视角转向洛阳厚重的本土文化。一席话让张亚新茅塞顿开,他很快产生了拍摄“河洛风流”系列专题摄影的想法,因为,这样的作品才更有特色,更富个性,更能体现摄影人的价值和意义。

  厚重洛阳令其他城市无与伦比,但历史属于过去。当我们展望未来时,不难发现在今天的河洛大地上,仍有大批儿女正秉承前人的光辉,传承着河洛的灿烂。这些名人是业界的精英,他们创造了当代河洛文化的辉煌,在洛阳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张亚新拍摄河洛名人,无疑将会促进洛阳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为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影像资料。

  想法一出,说拍就拍。

  张亚新把拍摄目标锁定在书画界的100位名人,当年3月27日,他拍摄了“河洛风流”的第一位人物——王绣。随着拍摄的层层深入,张亚新发现,洛阳各行各业的精英不胜枚举,100位名人的拍摄计划根本不能全面反映河洛文化,只拍摄书画名人范围太狭窄,分量远远不够。于是,他的拍摄计划迅速“扩容”,镜头逐步伸向科研、经济、医药、餐饮等领域,拍摄再也不能“封镜”。

  目前,张亚新拍摄的照片总数已达15000张,精选出来备用的有600多张,照片类别分名人肖像、特写、生活照、工作照等。

  欣赏张亚新的名人摄影,我们发现它们承载了摄影家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也把摄影家在拍摄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张亚新原来认识的河洛名人并不多,但通过拍摄,他不但和众多名人结下友谊,而且还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领略到名人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

  一次拍摄,受益终生。

  2006年5月18日,张亚新得知关于马金凤的一个学术活动正在洛阳举行,他立刻带上摄影器材赶到会场,一打听方知马金凤因身体不适并未到场,当天还在郑州的三女儿家。张亚新当即和马老师通电话取得联系。

  听了拍摄意图后,马老师满心欢喜。不过,她告诉张亚新晚两天才能拍摄:“一是我这两天腿脚不太好,二是我得先理理发,必须给大家一个好印象!”张亚新心生敬佩,因为他明白,马老师从艺数十年,德高望重,这个细节,是她对每一位观众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20日一大早,张亚新等人赶到郑州,前往马金凤的住所。当出租车司机听说是去给马老师拍照时,立刻兴奋起来,并请求张亚新代他问候马老师;当花店老板听说花篮是送给马老师时,打六折卖给了张亚新。

  马老师热情接待了张亚新一行,和他侃侃而谈,需要唱就唱,需要换衣服就换,全力配合拍摄工作,原定10分钟的拍摄持续了2个多小时,马老师还挽留他们吃午饭,这一切都让张亚新体会到“德艺双馨”的深刻内涵。

  当然,名人愿意让他拍照,喜欢让他拍照,和张亚新在摄影艺术上的造诣有密切关系。

  在“河洛风流”拍摄之前,张亚新除了搞体育摄影之外,还一直对体现人的生存状态、社会变迁的摄影题材非常关注,并于2000年涉足影视界,拍摄戏里戏外的演员生活,先后给《敌后武工队》等多部影视剧拍摄剧照,大大丰富了拍摄经验,对光影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

  虽说张亚新看上去风风火火、敢闯敢干的,但他讲情讲义、本本分分,给每一位名人拍完片子后,都会恭敬地赠送几幅经过精美装裱的照片,甚至还送去刻好的光盘。“老师们时间很宝贵,配合拍摄就是对我的尊重,我更得尊重他们,不管照片拍摄得好与不好,赠送照片是我对老师们的回报。”张亚新认真地说。

  拍摄名人还要持续下去,“河洛风流”风流到何时,张亚新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他会不断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和感动…… 

  本报记者 李银刚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