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家园内外看变化
麻雀,麻雀,勿食我粟!
路见车辆突起火 本社司机急扑救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对象
白衣天使举行技能大比武
请银行提供规范的复印服务
广告
招生广告
醉汉丢包扬长去 的哥拾金原封还
现代汽车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家园内外看变化
  大院变干净 住着心舒坦

  昨日上午,家住涧西区长春路办事处5社区35号街坊1号楼2单元的李芙秀老太太,拎着一袋垃圾从4楼下到1楼,在单元前正好碰上4单元小她几岁的老姐妹。李芙秀老人将垃圾袋丢进塑料垃圾桶后,坐在单元前的小板凳上与老姐妹拉起了家常。

  我们来到这个大院时,只见大院路面都已经被硬化,打扫得非常干净,大院铁围栏外的道路也是如此,一切显得和谐、宁静。谈起小区的变化,李老太太伸出大拇指夸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好,好!

  话题就从封闭楼栋垃圾道说起。李芙秀老人住在这里已经24年了,她和老伴都是中铝洛铜集团的退休职工。刚搬进这栋楼时,她和老伴东瞅瞅、西看看,最满意的是垃圾道出口就设在厨房内,不用出门就可把垃圾扔掉,很方便。

  当然,也有不方便的地方。5社区36号街坊80岁的原居委会主任陈秀英老人住在1楼,她说,住在楼上的人倒垃圾确实方便,但1楼住户就苦了。尤其在夏天,楼上住户将瓜皮、菜叶,甚至剩饭、菜汤都一股脑地倒进垃圾道,由于清理不及时,导致垃圾腐烂,整个单元整天都臭烘烘的,还招来蚊、蝇、蟑螂、老鼠,有时候蝇蛆还爬到了2楼。起初,楼下住户还能耐心地劝说楼上住户,请他们注意保持垃圾道卫生,但多次劝说不起作用,就经常发生邻里纠纷。

  去年长春路办事处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他们首先发起的在居民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就是封闭楼栋垃圾道,改用卫生、易清理的塑料垃圾桶。很多居民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资金紧张等原因,阻力较大,办事处作了不少难。

  长春路办事处副主任李富山告诉记者,辖区有500余栋楼房的垃圾道需要封闭,但辖区内大部分企业是破产企业或困难企业,虽然其楼房数占辖区总楼房的一半,却拿不出这笔垃圾道封闭费用。办事处就从办公经费中挤,甚至动员职工暂时“牺牲”部分工资,硬挤出了12万元用于楼房垃圾道封闭。洛铜集团物业公司也拿出12万元用于封闭家属区楼房垃圾道。封闭垃圾道时,用电成了难题:电源都在住户家里,封一个单元垃圾道,数千瓦的焊机得用不少电,而办事处又不能付这笔电费。办事处工作人员就反复做工作,终于赢得了住户的理解,用最短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李芙秀老太太说,1号楼的住户大多是退休职工,腿脚都不太灵便了,原来以为封闭垃圾道会给生活增添不少麻烦,如今看来不是那回事儿。老两口现在都习惯了下楼捎着垃圾袋,顺手丢进垃圾桶内。大院干净了,大家住在这里心情也舒坦!

  本报记者 李建民 通讯员 马瑞

  新区公厕多 百姓更方便

  “现在到新区散步,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上厕所了。”古城乡夜叉磨村的付大妈昨日告诉我们,“新区的新厕所真漂亮,比家里的厕所用着还得劲。”

  早在5月中旬,全国爱卫办创卫暗访组对我市进行暗访后,就提出了洛阳新区公共厕所数量少的问题。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和新区环卫设施规划,结合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我市决定在新区增设15座移动公厕。7月25日,投资80余万元购置,安装在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区、大学城、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及龙门大道与开元大道交叉路口、龙门大道与太康路交叉路口等主要地段的15座新型环保移动公厕正式开放。说起新区公厕,附近的老百姓一致称赞。

  龙祥小区居民王先生说:“新区的楼高、水美、路宽、灯亮,周围的老百姓现在都喜欢到新区散步;来新区游玩、观光的市民和外地人也越来越多。但是,要是没有公厕,老百姓内急就得慌忙往家跑,家不在附近的就更麻烦了。现在,不管在新区哪个地方玩,不用走太远就能找到一个公厕,方便多了。”

  焦屯村的几个妇女坐在树阴下聊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赞美新公厕,一致认为有了这些公厕,新区设施更完善了,让人感觉更上档次了。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南侧,我们看到了一座新型公厕。银灰色的外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上方一片波浪形的蓝色凉棚很是别致。公厕的正面和侧面都有大幅的宣传画,上方安装着五彩的射灯。公厕里左边是管理室,管理室门前的走廊上4个厕所间一字排开。拉开一扇厕门,里面除了便池外,还有纸篓、镜子、顶灯、排气扇、衣帽钩、扶手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显得很精致,而且打扫得非常干净。

  负责管理该公厕的是古城乡古城村的闫师傅。他说,公厕每天6时多就开门,一直到22时才关门。他对新公厕十分爱护,每天清理、不断保洁。如厕的有来新区办事的人,有来新区玩的游客,还有本村的居民,“所有人都说这新公厕好看又好用”。

  本报记者 石蕴璞

  特约通讯员 王书敏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