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文体新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特奥之“特”
火箭老板称 火箭队有机会夺冠
“三论”
方言电影到底可以走多远?
金唐员工载歌载舞 庆“十一”
央视明晚开播 电视剧《文化站长》
巴西队为中国女足指明前进方向
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 在我市开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10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影视视点
方言电影到底可以走多远?
《鸡犬不宁》剧照。

《疯狂的石头》海报。

  《疯狂的石头》里道地的四川话又在电影界掀起了一股方言热,一时之间,银幕上充满了南腔北调。日前,正在拍摄中的张一白新片《迷果》、宁浩的新片《银牌车手》以及将与观众见面的《光荣的愤怒》,都套上了“方言电影”的模式,以至于很多人把方言当成了中国电影的新“救星”。

  由来已久 方兴未艾

  其实,我国的方言电影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就有以四川方言拍摄的《抓壮丁》。

  近年来,以方言为主要对白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中用了陕西方言,后又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用了河北方言;顾长卫的《孔雀》用了武汉话。这股方言热在年轻导演中仍是方兴未艾:贾樟柯在《站台》、《任逍遥》、《世界》中都用了自己老家山西的方言;陆川的《寻枪》让主人公说起贵州话;李玉的《红颜》、王光利的《血战到底》里都用了四川方言;陈大明的《鸡犬不宁》里角色一张嘴就是河南话……带有浓重地方色彩的方言电影不但没有受到地域性的局限,《疯狂的石头》等成功的范例更使其走向全国,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贴近真实 渲染幽默

  其实,方言电影曾经的冷清和如今的红火都有其客观背景。当年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方言在银幕上几乎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方言在电视小品中幽默效果的显现使大众再次对方言焕发热情。另一方面,当电影镜头越来越贴近当代社会特定地域内的小人物生活时,方言有着普通话难以比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当电影中的主人公们以各地语言诉说着他们的生活时,方言又以其鲜活自然传达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情与趣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海婴说:“为什么有的电影会用河南话、山西话,而不用普通话?我认为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不同的生存状态。”近年来以《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方言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生活的原生态,更是刻意地渲染一种喜剧效果。影评人、编剧程青松就指出:“第六代导演和宁浩运用方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追求纪实美学风格,后者是追求夸张的、戏剧性的商业效果。”

  谨慎使用 关注内容

  不过,在专业人士眼中,很多方言电影的成功并非归功于人物的特殊腔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认为,越是“小众”的电影越允许方言表现真实感,但是如果要扩大影响,还是要以普通话为主,“《疯狂的石头》如果没有字幕的话很多人会看不懂。如果方言到处乱飞,不但观众对方言的新鲜感会降低,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

  市场的选择似乎也印证了专家的这一看法。《疯狂的石头》和《鸡犬不宁》两部影片在偏北方的地区票房成绩更好一些。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冯小刚,他前些年电影中的人物满嘴北京方言,但近来他的影片却大都用普通话,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电影的票房仅仅局限在北方。正如周星所说,电影无论用普通话还是方言,内容都是第一位的。国产片从方言电影热中领会和借鉴的,应是核心的创意和求新求变的态度,而非玩弄嘴皮子的皮毛功夫。            (张艺)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