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炀帝到死可明白
河南府与虞廷玺
这里的世界很精彩
火星文就在我们身边
新闻网广告
本报5件作品获奖
郭氏正骨:一枝奇花开平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1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为识运河下扬州之五——
炀帝到死可明白
寇兴耀 文/图
  隋炀帝陵。
  下扬州,不能不说一个人,不能不去看一个人。他第一次把扬州和东都洛阳拉得这么近,近得一水相连,登舟可达。可惜,他挥别东都洛阳南下扬州,却一去不返,惨死他乡,并带走一个赫赫帝国。

  他叫杨广,隋朝的第二任掌舵人。对他的评价,褒少贬多,似乎不那么公平。

  杨广是有作为的。他青年时就统领51万大军灭掉南陈,总督扬州44州军事,转战千余里,打仗700多次,为隋的统一立下大功。登基后,杨广击败吐谷浑等,开拓疆域,国势极盛。

  魏晋、南北朝时,官员的选拔采用“九品中正制”,在地方政府设置“中正”官,负责评定推荐官员。由于中正官多来自世家大族,选人单看门第出身,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弊端。隋朝创立科举制度,成为后代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隋炀帝开设的进士科唱了主角,“考进士”以后成了科举的代名词。

  开挖大运河是件饮誉史册的伟业。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项工程,一是横亘北疆的万里长城,一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两项工程都是为了国家的生存发展,但长城流露出弱者的防范姿态,运河显示着强者的进取意识。客观上,巍峨的长城没有挡住成吉思汗和爱新觉罗氏的铁蹄,而运河却调度物资,促进了帝国经济的繁荣。历史再次证明,国富民强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最好“长城”,那蜿蜒在山岭上的长城现在显示的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从建设决策的科学性上评说,杨广是要胜过秦嬴政的。

  然而,杨广落得是民怨四起,骂声滚滚。

  公元616年,反隋的兵火四处燃烧,杨广感到洛阳不是安全的地方,便匆匆三下扬州。

  江都的宫中有房百余间,间间有美女,天天轮流作乐饮宴娱乐杨广。杨广仍然乐不起来,有次取镜照着自己的脸说:“好头颈,不知谁来斩它!”

  公元618年,杨广的卫队兵变,捕获了杨广。杨广问:“我犯了什么罪?”

  杨广怕刀杀,自解巾带给叛官们,被缢杀于供他享乐的行宫“迷楼”中。他先被暂厝于宫内,后由太守粗备礼仪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唐高祖平定江南后追谥杨广为炀帝,以帝礼将其改葬于扬州附近的雷塘村。后来萧皇后去世,唐太宗将她与炀帝合葬。

  扬州日报社安排的采风活动中没有参观炀帝陵一项。我提出去看看。同行们都说:“没啥看的。”采访结束的最后一天,朋友终于利用午饭后的时间陪我去看了。

  雷塘在地图上看远离市区,其实离北郊瘦西湖也就20分钟车程。据资料介绍,光阴荏苒,炀帝陵早被人们所忘。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扬州学者阮元根据史料发现其墓,加以修葺,并立碑明示。

  眼前的陵园建筑,多是这几年为开发旅游新建的。门前一座四柱石雕牌坊。进去是三开间大的园门,只见唐宋时当作水库用的大雷塘已干涸缩小为园内的水池。一座石拱桥跨过水池,迎面横着残存的祭台,绕过祭台,步过神道,便是陵墓了。陵墓前方立一座石碑,中间刻着隶书大字“隋炀帝陵”,前款题“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后款署“扬州府知府伊秉绶题”。

  陵墓旁刻石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陵墓仅存4.5米高、周长100米的堆土遗存,1999年县政府修复成了现在的覆斗形,高12米,顶底均为正方形。墓周加了神墙,仿隋唐风格为“四门双阙”。

  毒日头下,园里只有我一人心情沉沉地拍照。千百年来,这个帝王明显受到冷落。

  “我犯了什么罪?”我听到了杨广临死前的不解,我也听到了百姓们不堪重压的呻吟。

  杨广一定觉得自己是功盖秦皇汉武的有为君主了。是的,他的功业应该青史留名,但他太忽视人民的承受能力了,太追求奢靡虚荣了。

  公元604年,他发丁数十万人开挖守护东都的长堑;公元605年,发丁二百万人营建东都;发丁百余万人开通济渠,同时在江南造龙舟等数万艘,并大造行宫。他巡游江南,挽船壮丁多达8万人,船只相衔排列二百余里,沿途五百里内居民都要为船队献食……繁苛扰民,谁能应付!

  为了摆富耀威,利诱西域商人入朝,一路免费招待迎送,到京城店铺吃饭规定不得收钱,店主还要告诉客人说:“隋朝富饶,酒食按惯例不要钱的。”明明有穷人衣不蔽体,却用帛缠树,浮夸得成了“经典”!

  为了降服高丽,三次远征。造船的官吏督工极严,匠役昼夜水中施工,腰以下腐烂生蛆,死去十之三四。指挥失误,攻城遇挫,几十万将士仅余数千逃回……穷兵黩武,视黎民生命为儿戏!

  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杨广独断专行,背弃礼仪,祸害民众,背上了“炀帝”的谥号。他临死前可曾明白自己的死因?

  百姓是得罪不起的,口碑相传,会将人钉死在耻辱柱上。民间相传,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南下扬州看琼花,但扬州博物馆的解说员告诉我们,在隋唐的文献中,还没有出现琼花一词。正是炀帝的恶行,遮盖了他的功绩,背上了这个冤名。

  唐朝诗人皮日休对此有精辟评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近些年,常有官员被查出腐败马脚,从电视上看,他们痛哭流涕哀求组织:“请看在我以前努力工作的份上……”努力工作过就可腐败吗?历史不会原谅你!

  在封建社会,高度的一把手负责制,朕即国家,最易造成独断专行,为所欲为。炀帝留下了造福千秋的大运河,也留下了一个历史的警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