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爱心相约 支持奥运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维护成品油市场供应
周王城广场:市民演艺大舞台
细算效益账
依托新上项目 巩固领先地位
珍稀华南虎幼崽降生南非
发放沼气出渣车
为您导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11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在这里,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得益彰,男女老少各得其乐——
周王城广场:市民演艺大舞台
本报记者 李银刚
  市民在周王城广场享受戏曲大餐。    记者 李卫超 摄

  每逢双休日,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向这里——城市中心的周王城广场,书迷、戏迷、舞迷、棋迷、牌迷各自寻找快乐、享受和谐。这里,已成为市民演艺的大舞台和精神上的乐园,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痴迷“地书”

  24日是周六。11时许,暖暖的阳光洒落在整洁的广场上,游玩的市民来来往往。练“地书”的中老年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闹中取静,在广场上分散开来,全神贯注地在自己的“领地”内忙碌着。

  瞧!他们一手握着一把自制的海绵笔,一手提着一只小水桶,书写的楷书工整端庄,行书行云流水,草书龙飞凤舞,隶书遒劲古拙……他们的字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看,一名观看的老人还不停地用手指在自己的衣服上画着。

  60多岁的张汉生老人家住七一路,练“地书”才4个月时间,已能写出一手流利的行书了。张汉生说,原来每天来广场玩只是闲逛,后来看见很多老年人练“地书”,促使他动手制作了海绵笔,开始练习。

  说话间,一个跟妈妈到广场玩耍的小家伙,夺过张汉生手中的海绵笔,装模作样地在地上涂画起来,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戏迷乐园

  14时左右,戏迷们纷纷赶到广场,拉弦子的、唱戏的、听戏的围聚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四五十个小“戏班”的锣鼓陆续响起来。

  唱戏者有单个人来的,有全家出动的,还有的是自发形成的小文艺团体。65岁的刘承敏年轻时曾在剧团工作过,退休后拉二胡自娱自乐。如今,每逢双休日他都来广场为别人伴奏,许多陌生的戏迷和他逐渐熟悉起来。他还购买了麦克风、小音箱等,并搜集了200多段曲谱整理成册。

  开缝纫店的王有伟今年37岁,西工游园未拆除时他就在这里唱戏,而且善于反串角色,戏迷们说他是个“娘娘腔”。“辕门外三声炮……”王有伟张嘴一唱,立刻引来阵阵喝彩声。您甭说,他的“娘娘腔”还真是字正腔圆。

  一些市民从唱戏和听戏中找到快乐。3年前,俞清江患脑血栓,左侧胳膊和腿不灵活,医生建议他多加锻炼。于是俞师傅经常上广场活动,久而久之喜欢上听戏。去年,俞师傅掏钱购买了音响等设备,一到双休日,就推着三轮车来广场为戏迷放伴奏音乐,如今走路不拐了,精神也好多了。“最近,我还学会了打梆子,学会了用MP4为大家放伴奏音乐。”俞师傅兴奋地说。

  市民魏娥娟说,平时丈夫和儿子都在上班,家中就她一个人,自到广场唱戏两三年来,结识了不少爱唱戏的好姐妹,觉得受益匪浅。

  和谐广场

  周王城广场是众多“迷”的乐土,大多数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个人的乐趣。

  “对于十七大报告,我个人有特殊理解……”广场上,一位老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起时事,周围的听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还不时提问、插话。这样的场面也成了周王城广场的一景。

  广场两侧绿化丛中的石板路上,每天有众多牌迷、棋迷聚会。一位姓王的棋迷说,尽管有时棋友们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但事后大家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更加亲密了。

  傍晚直到夜里,人们在广场上进行传统的运动和游戏。有的青年人和孩子们围成一圈踢毽子,五彩的毽子在玩者的头顶、肩头、胯下、脚上翻飞。一群小学生在玩“丢沙包”,几名青年在玩滑板…… (下转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