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贴廓巷 ——昔日的“物流中心”
“赶”群众走 为“感”群众走
同心同德
思路 花语
新闻网广告
败家群里的时尚话题
“一枚公章分五瓣”之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老城街巷
贴廓巷 ——昔日的“物流中心”
蔡惠岚
  庄家宅院

石雕柱础  

对称的内院    

  来贴廓巷走访的这一天,正是风和日丽。我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两旁的景物时时让我驻足细观。

  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洛阳县志》记载:此街原名铁锅巷,后来因为贴近城廓,改称贴廓巷,并沿用至今。巷子西起南门口,东到校场街。长301米、宽6米。

  在街西头42号,我们遇到了老住户杨明周老伯,他热心地邀我们到他家里叙谈。跨进杨家大门,真有庭院深深的感觉。院子狭长,南北有100多米,居住着杨家四代112口人。杨家为编制竹器的竹匠世家,杨明周为第五代传人。改革开放后,子孙们就再没人从事这种手工业,致使祖传技艺无人继承。

  据杨老伯讲,1954年前的贴廓巷,是洛阳水陆码头的一个物资中转站,相当于现今的物流中心,人来车往,马嘶驴叫,热闹非凡。街道里开有盐业店、山货行、染布坊、药铺子、布匹店,还有编麻绳麻袋的手工作坊。当时这道街上还建有洛阳雨具宫灯厂和洛阳第三印刷厂,这两个厂子在上世纪80年代末都已歇业。

  随老杨的指引,我们在贴廓巷的34号,看到了原来的“南关粮店” (1959年建),招牌依然清晰,只是店里早已改头换面,住了无数外来户,那个凭本定购粮食的年代离我们已经久远。

  杨家的对面是贴廓巷35号,也就是我们洛阳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洛八办”(系1938年lO月至1942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又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

  “洛八办”原是洛阳南关富豪庄氏的部分宅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整个旧址占地面积4388平方米,建筑面积3330平方米。布局规整,风格典雅,由东、中、西并排三座三进四合院组成,每院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并有偏门可以互通。建筑用料考究,木雕、砖雕和石雕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对外开放的清代民居建筑。在金戈铁马的年代,这里是我党在中原地区的中转站,接待过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

  站在街当中,老杨指着36号门前的四根柱子和三开间的房檐说,这叫“抱厦”,过去整条街都有,连成一气,起遮阳挡雨的作用,也便于家家户户开门做买卖。靠街巷东头南面是贴廓巷幼儿园和贴廓巷小学,大门两边色彩鲜亮的壁画,为这条老街带来了勃勃生机。

  告别杨老伯时,他笑说笔者太年轻,写不出当年“小洛阳,大南关”的繁华景象。我想,我的阅历局限了我对历史的理解,我只能把今天的贴廓巷告诉读者。

  (图片由“洛八办”提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