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什么是最好的“年货”
李海观与《歧路灯》
春联与桃符
思路花语
新闻网广告
国 画
春联新作 情浓情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李海观与《歧路灯》
吕九卿
  李海观这个名字,人们有些陌生,其实他就是大家熟知的长篇小说《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

  李海观(1707年~1790年),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祖籍河南新安。他以长篇小说《歧路灯》,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康熙三十年(1691年),豫西发生大旱,李海观的祖父李玉琳携家逃荒到宝丰(今河南宝丰)落户。李海观生于宝丰,幼时跟随祖父李玉琳(生员,俗称秀才)读书,13岁进县城应童子试。其科举道路并不顺利,直到乾隆元年(1736年)30岁时才考取恩科乡试举人,后居当时河南省会开封十余年。在这期间,他屡次赴京应试,终未能进士及第。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后,便决意留京谋职,当了三年教书先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李海观因父故奔丧,返乡守制,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小说《歧路灯》。他在家中埋头写作近10年,完成了小说的主体部分,即前80回。后因出仕为官,中止了该小说的写作。他“舟车海内”近20年,宦游冀、鲁 、苏、浙、赣、湘、鄂、川、黔诸省,所到之处,皆有诗作。最后任职贵州省思南府印江县知县,在当地“兴利除弊,爱民如子,嫉盗若仇”,颇有政绩,深受民众爱戴,是个不可多得的循吏。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李海观辞官还乡,继续写作《歧路灯》。他自幼年时,便常回新安北冶马行沟老家祭祖、省亲、访友。年老赋闲之后,再次回到新安祖籍,于“陶穴瓮爿庸”之中居住近三年。在这里,他设馆授徒,教育族人子弟,检阅历年诗作,编订《绿园诗抄》,并最终完成了《歧路灯》的创作。

  《歧路灯》共108回,计60余万字。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河南省祥符县(今开封市)的故事。主人公是青年学生谭绍闻,其父亲去世后,倍受母亲的溺爱,逐渐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加之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之徒的引诱,遂抛弃学业,整日吃喝嫖赌,斗鸡遛狗,甚至私炼金银,伪造货币,终致倾家荡产。后来在仆人王中的苦心规劝下,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并干出了一番事业,正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小说围绕谭绍闻这条主线,前后出现了200多个人物,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人物画卷。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对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无情的揭露,把官府与豪绅之间的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恶行径,鞭挞得淋漓尽致。

  《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这以后的长期岁月里,它仍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于豫西及豫西南一带。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洛阳杨懋生、张青莲等人集资,将新安县的传抄本交付洛阳清义堂印社石印,才有印本问世。该印本载有杨懋生的《序》、张青莲的《跋》、新安居中一的《绿园先生手著》以及李海观本人的《家训谆言》和《自序》等内容,但印量较小,印刷质量也不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上海明善书局出版了《歧路灯》大字排印本,以洛阳杨懋生家藏抄本作为底本,质量有所提高,印量有所扩大。现今流行的版本较多,想必广大读者自会作出甄别与选择。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李海观从新安回到宝丰,旋即由其子李蘧“迎养京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病卒于北京李蘧私宅,享年84岁。其一生广涉文史,著述颇丰,除长篇小说《歧路灯》传世以外,另有《绿园文集》、《拾捃录》12卷、《家训谆言》1卷、《绿园诗抄》4卷。 本版插图 玉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