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新安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创业触角伸向四面八方
女大学生冷静的回家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创业触角伸向四面八方
——新安县打造职业教育强县纪实 王书林 郭建立 李红光 文/图
新安第一职业高中。

辣椒丰收的场景。

  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山岭披上了银装。按照传统的生活习惯,白雪皑皑的深冬,该是山村最清闲的日子。

  当你来到位于豫西山区的新安,眼前却不由为之一亮,因为这里正涌动着冬日培训的热潮:香花辣椒培训、烟叶种植培训、樱桃种植培训、大棚蔬菜种植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专家们一句句耐心细致的解答、农民们一张张求知若渴的笑脸,构成冬日山村最绚丽的画卷、最暖人的风景。

  还有一座座新颖的职业学校、各种的实用专业,正把一颗颗年轻的心引向希望的蓝天、成功的彼岸。

  道路并不平坦

  提起职业教育为个人、家庭,乃至整个新安带来的变化,几乎每一个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人和学子,都能讲上一段儿、夸上一番。

  2007年11月份,新安是洛阳市唯一一个被河南省授予“职业教育”强县称号的县。有资料显示,仅3年来,该县职业类学校招生达10446人,毕业持“双证率”达95%;乡镇成人学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万人次,县“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11.6万人次,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外出务工人员20万人次,企业内部在职职工培训6000人次以上。一条条多彩的人生道路,一串串自由创业的足迹,织成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壮阔画卷。

  从去年省里发出创建通知至今,不过3个多月的时间,新安何以能有如此业绩?

  新安的职业教育经历了艰难曲折、厚积薄发的历程。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的新安,面积116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39.5万,境内“七岭两山一分川”,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在2000年以前,由于受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县仅有一所职业高中,平均年招生不足100名。农民想致富,苦于无门路,只能困在家中“望山兴叹”;高中毕业的学生,一旦争走“独木桥”失利,学无所长,只能黯然神伤。县里一些行业急需专业对口技术人员,但出力流汗的到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却如凤毛麟角。

  近几年来,新安县域经济的迅猛腾飞,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怎样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怎样使每一个毕业学生脚下有路,成为新安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国家刚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候,新安就不失时机,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委书记王树仁讲,只有抓好了职业教育,才能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才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规模。县长王敬林讲,一个职高生可以撑起一个家庭,几个职高生可以致富一个村庄,一代职高生就可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着力夯实基础

  作为山区县,在底子薄、基础差的状况下,想发展职业教育无疑面临着重重困难。更重要的是一些群众对职业教育存在片面认识,甚至心存疑虑。

  对此,新安决策层和教育界达成共识:不仅要发展职业教育,而且要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县人大通过的《2004~2008新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全县职业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远景规划;县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把职业教育纳入目标管理,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制定了“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成立了由教育、劳动、人事、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成人与职业教育委员会。县长王敬林、主抓教育的副县长赵晖经常深入各个职业学校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督促各部门对照标准,严格各项指标的落实。

  打造职业教育强县硬件是基础。早在2000年至2002年,该县就投入4600万元,建起了功能齐全的第一职业高中,当年的招生人数就迅速增加。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2005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6年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之后,该县又通过多条途径投入1000余万元,于2004年建起新安第二职业中专。2006年,该校顺利通过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的验收。同时,该县又办起了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数控、计算机、汽车维修、电焊等10多个专业。

  在此基础上,全县11个乡镇都建起了成人学校,其中仓头乡成人学校、城关镇成人学校分别于2004年、2006年通过省级验收。全县279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农民文化技术教学点。农业、劳动、扶贫等部门和县属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和职业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新安财政对职业教育的硬件投入达1亿多元。通过连续不断的投入、建设和完善,使该县形成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联动、企业和部门联合、公办与民办互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职业技术培训格局。

  打开全新局面

  在职业教育中,生源是基础,教育质量是关键,顺利就业是根本。

  该县在1997年通过省政府的“两基”验收之后,没有停留在已通过验收这个基点上,而是马不停蹄持续升温,巩固“两基”成果,提升“两基”水平。特别是他们把初中阶段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增加初中毕业生人数方面,他们一是加强对乡(镇)及各初中学校的考核评估;二是改革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招生办法,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加了初中毕业生的人数,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源基础。

  为抓好办学质量,该县除在着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外,大力实施“智慧教育”,并把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突出社会热门专业,使学生和农民工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在就业方面,该县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职业教育就业渠道,成立了职成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经常性地对县域内各类成人学校、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全县所有职业学校都建立就业安置机构,并派专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还设置常年驻守联络站,及时解决就业者的困难,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县里利用发展民营企业,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及旅游开发,特色化种植、养殖等,就地吸纳职业学校毕业生。

  该县职业教育形成了生源稳定化、培训网络化、教育特色化、出路多元化、收益最大化的喜人局面。在省创建验收中,专家评估团对照指标逐一核查,新安完善的硬件建设、完备的档案管理、富有特色的专业设置以及宽广的就业门路,让评估团成员赞叹不已。之后,县领导王敬林、赵晖又到省对县职业教育情况进行现场答辩,答辩中,新安职教让专家们连连赞许,称新安观念超前,创建扎实,成效显著。

  结出累累硕果

  在铁门镇辣椒种植户张文伟家中,提起职业教育,他就赞不绝口。张文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半辈子都是靠几亩贫瘠的岭地种庄稼养家糊口,孩子上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一心望子成龙的张文伟感到日子没盼头。2005年,村里发展朝天椒种植,村干部便让张文伟上了农民技术学校,学习朝天椒种植;儿子呢,上职高学习电脑。不曾想,自己种辣椒发了,3年收入近6万元;儿子毕业后被安排到浙江一家外资企业,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张文伟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2006年4月,磁涧镇成人学校了解到县里要在农村发展一批沼气池,以镇种粮大村李子沟村为试点,邀请技术员到村里培训,在村里发展沼气池250座,仅此一项就可为村民节约燃料支出91250元,带动了全镇的沼气池建设。

  在新安还有很多像张文伟这样的家庭、像李子沟村这样的村子。诚如县教育局局长韩经权所言,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各种有天赋的学生,怀着各种梦想的工人、农民,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改变落后生活,构筑幸福、和谐的人生和家庭。

  职业教育像桥梁,让技术转换成了生产力,让知识变成了财富,让山区人民创业的触角由狭小的空间伸向了四面八方。

  有资料表明:近3年,该县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进入县内企业的学生多达6000多名。在新安支柱产业新电集团的职工中,职业学校毕业的达30%以上。全县与100多个发达地区建立了长期劳务合作关系,仅2007年劳务经济一项便为农民增收4亿多元。有的打工者由于技术过硬、头脑灵活,很快升任业务主管,成了“白领”;还有的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异乡或回家乡办起了企业,成了驰骋商海的“弄潮儿”。

  通过职教,也加快了产业化进程,全县形成朝天椒、中药材、蔬菜、大粒樱桃、烟叶五大产业基地。2007年,仅朝天椒一项就为农民创收6000多万元。

  职业教育奏响了新安又好又快发展乐章的新旋律,加快了新安向百强县跨越的步伐。2007年,预计该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53元。

  新安职教,明天会更好!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