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新闻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阊阖门开放,有哪些看点?
阊阖门遗址保护展示主体工程建成开放
达赖所谓“实质性商谈”到底想谈什么
新闻网广告
人民公仆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2008年贷款卡 年审的公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刚刚建成的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花会期间将对游客和 市民免费开放,成为人们了解洛阳厚重历史的新“窗口”——
阊阖门开放,有哪些看点?
  阊阖门遗址免费向游人开放。
  先来说说汉魏故城

  要想了解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的内涵,必须先对汉魏洛阳故城有所了解。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废弃于唐初(公元7世纪),前后沿用近1600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为都城,其都城史长达540年以上,是我国所有古代都城中累计定都时间最长的。它对后来的都城建筑形制、设计规划影响长达千年之久。

  汉魏时期的都城洛阳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荟萃。东汉许慎在这里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班固兄妹在这里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巨著《汉书》;科学家张衡在这里创制了“地动仪”和“浑天仪”;蔡伦在这里创制“蔡侯纸”。在这里,魏晋时陈寿编纂《三国志》、司马彪撰《续汉书》、张华撰《博物志》、裴秀绘《禹贡地域图》、刘徽著《九章算术集解》,发明家马钧制作龙骨水车、指南车等。文学成就更是“汉魏文章半洛阳”,三曹父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名家辈出。从东汉开始至北魏,丝绸之路也是以此为出发点。

  正因为汉魏故城在历史上演绎过这么多辉煌的篇章,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曾经的千年锦绣帝都如今虽然已经成为残垣断壁,但仍然被人们深深记得。1961年,汉魏洛阳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它又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36处大遗址之一。2010年,我国和中亚五国将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汉魏故城已被列入我国丝路申遗推荐名单。

  阊阖门遗址三大看点

  阊阖门是北魏宫城的正门,其北面正对宫城正殿太极殿;南面为御道铜驼街,并直通内城正门宣阳门。阊阖门始建于曹魏明帝时期,西晋、北魏时沿用。作为象征帝王威仪的礼仪性建筑,阊阖门是举行帝王登基、接见四方朝贡者等重大活动的地方,极少用于通行。

  2001年11月至2002年6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对阊阖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表明,阊阖门城门楼位于宫城南墙的北侧。整个门址的位置在宫墙后侧,门前宫墙缺口的两端分别设置左右双阙,两阙分别与东西两端的宫城南墙相连,通过城门两侧院落的院墙和城门连接,由此构成一组形制新颖的完整城门建筑。

  专家介绍,阊阖门遗址有三大看点:

  一、规模宏大。发掘显示,阊阖门为一门三道的殿堂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修建在有完整柱网的夯土基座上,门址上有巨大的城门楼建筑。双阙的基址在城门基址南侧的宫城南墙缺口的两端,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分布,平面皆呈曲尺形,为一母二子的子母阙式。城门南侧的东西双阙之间为宽阔的广场,东西宽41.5米,南北长约37米,约有现在的半个足球场大小。从总体上看,这座宫城城门所特有的殿堂式城门楼在门前两侧巨大双阙的拱卫下,显得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二、形制独特。这座门址无论从布局还是形制上,都较国内以往所见的同一性质城门特殊。其城门楼不是坐落在宫城城墙上,而是位于宫城南墙缺口北侧数十米处;在门前安置的左右双阙,不是单独矗立或伸向门前两侧前方,却直接坐落在宫城南墙门址缺口的两侧。阊阖门门、阙、墙之间这种独特的平面关系和布局为以往发掘与传世资料所未见。而且它采用殿堂式城门楼建筑格局,也与后世常见的使用密集排叉柱的抬梁式城门和更晚的过洞式城门不同。

  三、价值重大。阊阖门独特的形制布局,是目前所知宫城正门建造的最早实例。它是采用殿堂式柱网布局建造城门的较早范例,其门前的左右双阙是迄今为止发掘所见最早的宫城门阙。它的形制、结构和建造技术,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特有的门阙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游客可以这样参观

  阊阖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工地设有展览室,里边有对汉魏故城和阊阖门遗址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以及阊阖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模型。市民和游客到这里参观,不妨先到展览室里了解一下汉魏故城和阊阖门遗址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到保护展示工程现场参观。

  参观完保护展示工程后,如果时间充裕,不妨再到周边去看看,这里还残存汉魏故城内城城墙1万多米长,其中最高处达9米。另外还残存宫城正殿太极殿、北魏皇家寺院永宁寺、汉魏时期国立大学太学、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观测台灵台等建筑遗址。抚摸这些残垣断壁,或许你会对历史、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            本报记者 张亚武

  记     者 赵茂平 摄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