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34版:纪念特刊·百姓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命运起伏的王凤兴
报人风采
手术室里12小时
用镜头记录 “摘肝救子”
永远追求
第一时间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篇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永远追求
第一时间
  (上接T33版)

  当时我住在报社单身宿舍,宿舍就是家。想到第二天栏目要空缺,心中非常不甘,这个栏目才刚开办,如果断断续续的,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文件夹翻了出来,看能不能“淘点宝”先凑个数。这一翻,还真的“淘”出宝来了。

  几天前,我接待了一名来访群众,反映的是宅基地纠纷。他拿了一份上访材料,上面有区、乡、村各级领导的批示。我看过之后觉得批示还有点意思,就把这份资料留了下来,过后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现在又翻出了这份材料,就只能在这上面做文章。仔细阅读了这份材料之后,我发现材料后面各级领导的批示很耐人寻味。群众的事正是在基层解决不了,才到上面反映,但主管副区长将材料批给了乡长,乡长又批给了副乡长,副乡长又批给了包村的乡干部,包村乡干部又批给了村委会主任,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基层,村委会主任最后在上面批示“解决不了”,如此这般都来作批示,谁来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呢?于是我便将各级领导的批示原文摘抄,前面加了个说明,后面加了几句议论,以《圆周运动》为题写出了一篇不到400字的稿子,终于使第二天的《第一时间》不至于空缺了。

  没想到,这篇稿子第二天一见报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关区的主要领导把这张报纸装在口袋里,大会小会读,并促使该区出台了新的《信访接待条例》。这篇稿子,也获得当年的中国晚报新闻一等奖。知道内情的同事常和我开玩笑说:“往后就得逼着你写稿子,一逼就能逼出个全国一等奖来。”

  办成群众自己的栏目

  从创办那天起,报社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把这个栏目办成群众自己的栏目。牢记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一直是我们这个栏目的宗旨。

  在栏目创办之初,我们顶着很大的压力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很大社会影响的舆论监督性稿子,如反映乱收费的《一个老板的烦恼》,反映基层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弄虚作假害苦山里娃》,反映野蛮执法的《用野蛮创造文明》等稿件,使晚报舆论监督能力和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63232110的来电量迅速增加,由最初的每天几个电话、十几个电话,增加到后来的平均每天150个左右的电话,群众来访量也随即大增。

  搞舆论监督类报道,除了采访要深入、事实要准确、稿子要经得起考验外,编采人员面临的最大的考验是人情关。从事过此项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这边采访还没有结束,那边的说情电话已经打了过来,说情者有老领导、亲属、朋友等,反正都是到你这里能张开嘴又让你放不下的人,有时甚至让你惊叹被批评对象哪里来的那么及时准确的“情报”。

  为了克服“人情关”,报社对此专门作出了规定。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报社领导以身作则。曾经有一次,我的一篇稿子批评的是报社一位领导的亲戚,这位领导不仅没有阻拦,反而精心地将我所写的稿子加以修改润色,第二天在突出位置刊出。正是领导的一身正气、以身作则,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表率、示范作用,才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大胆,更放得开。尽管不少过去的朋友由此离我们而去,也得罪了不少亲友,但我们遵守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操守,使这一栏目越来越受到读者喜爱,我们的内心是充实快乐的。

  该栏目创办至今已有7年时间。7年来,我们一直追求着在第一时间内赶到新闻发生现场,将新闻的真实情况告诉读者。这是我们过去的追求,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