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6版:纪念特刊·雨后新荷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毛主席为咱写报头
雨后新荷
报人风采
下放偃师插队纪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篇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下放偃师插队纪事
原副总编辑 黄秉忠
  1968年9月,洛阳市革委会举办机关干部学习班,洛阳日报社20多名编辑、记者参加,3个月后“下放”农村劳动。军代表在动员大会上说:这次下放,可以回家,可以投亲靠友,不能自找出路的,统一遣送,半年内保留干部关系,工资照发,半年后靠挣工分养家糊口。

  几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泼向心头,使人凉透五脏六腑。但冷静一想,多数人不相信会这样,认为军代表是昏了头地瞎放炮,坚信党和政府不会这样对待干部。于是,没有听他们那一套,有家可回、有亲友可投的,也不自找出路。大家心想:我就靠着组织了,看你们能否为所欲为!结果,报社参加学习班的人,除个别以外,都被统一送往偃师县插队落户。有的还带上妻子儿女,俨然一副铁心当农民的架势。

  乡风民情暖人心

  那一天,报社革委会用两辆大卡车,把我们20多名下放人员及随同送别家属,拉到偃师诸葛公社,交所属各大队的干部带回安插。

  按当时规定,下放人员不得留公社机关,也不准安插在公社所在的大队。因该公社分管文教宣传的副书记从报纸上看到我能写,有意留下我搞新闻报道,破例把我安排在诸葛大队。大队又把我安插在队部所在七队,距公社机关只有数十步之遥。

  我满怀失落感到了那里,一落脚受到高看,住室宽敞干净,有床,有桌椅,有火炉,煤电免费供应,挨家挨户吃派饭。轮到谁家都竭尽所能,比着赛热情好客。因此,那些日子我天天过大年,做贵客。

  乡下人待人实诚,很少虚套,生活在他们中间,就像家人相处。无论大人小孩,都由衷地以一家人身份、口气对待你,称呼你。“回家吧!”,“回来啦!”是他叫你去家、招呼你到来的一致用语。这,对于被从城市贬遣农村,为单位大家庭所不容,被视为异己扫地出门的我,无疑是意外惊喜,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与我同被下放的诸位同人,分别被安插在诸葛公社各大队,有吃派饭的,也有自己起火做饭的,待遇不尽相同,但都感受到了情浓似酒的乡风民俗的温暖和惬意。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参加劳动都是象征性的,从干部到农民都不把我们看作受惩罚的对象,力劝我们干活力所能及,量力而为。

  患难与共同志情

  人的感情就是那么怪。天天相处,相安无事,可能把感情看得很淡,不加珍惜;一旦劳燕分飞,患难临头,便顿觉感情可贵,以致要迫不及待地拥有它,加强它。

  在下放以前,我们20多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干着各自的工作,关系不远不近,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到了农村,就像彼此间系上了一根感情的纽带,一举一动都牵肠挂肚。

  那时候,当局对下放人员分而治之,彼此间没有组织联系,不过组织生活,没有领导和被领导,谁对谁都不承担责任。然而,我们彼此关心,却达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我们经常互相探访,问寒问暖,交流对时局的看法,憧憬美好前景,期待时来运转。

  有一次,我们发现一位年纪较轻、资历较浅的同志因思虑日后出路渺茫,情绪消沉,便邀集了几位同志,在诸葛村的田间地头,开了一次谈心会。话题集中谈半年后会不会取消干部资格?其实那位同志也对党和国家的干部政策有所了解,只是对政策变不变心里没有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明只要共产党还在,人民政府还在,就不会卸磨杀驴,抛弃有功之臣,把为之辛勤工作过的广大干部一脚踢开。那位同志心情有了调整,扭转了悲观失望情绪。

  甩“包袱”与抢财富

  事实很快验证了我们的看法。我们被下放不到4个月,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忽然有一日,盛传洛阳市私下通知下放人员火速返城。

  很多人不敢相信,进而半信半疑,最后不能不信:很多人已悄然离去,或者正在打点行装,准备返回洛阳。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才得知真相。

  原来,洛阳市把几百名干部当包袱甩给偃师县时,地区革委会就明确提出,要把这批干部当成宝贵财富接下来,先让他们在社队发挥作用,进而量德才委以重任。事实证明,这批干部一到农村,大大充实了偃师县的干部队伍,给基层工作带来了巨大活力。而且风闻偃师县正在谋求通过合法途径,把这批干部据为己有。

  洛阳市革委发现自己决策失误,果断决定采取非常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这本属于自己的财富抢回来。说这批干部不是包袱,是财富,千真万确。他们返回洛阳市以后,熬过了“文革”的后期,迎来拨乱反正,在洛阳市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多数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其中包括后来升任副市长的孙生瑞、宿国夏和一大批县处级领导干部。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