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6版:纪念特刊·雨后新荷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毛主席为咱写报头
雨后新荷
报人风采
下放偃师插队纪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毛主席为咱写报头
原总编辑 赵 瑞
  报头,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招牌,是报纸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办报人都想有个名人题写的引人注目的报头。

  1954年筹办《洛阳日报》时,我们就为有个好报头费尽了心机。最初想请名人题写。找来找去,没有合适的人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到了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文化革命旗手的鲁迅先生,借来影印的《鲁迅日记》,几个人埋头翻阅,“洛阳日报”这4个字找到了许多个,经过精选比较,放大拼接,成为1955年元旦《洛阳日报》创刊时的报头。

  鲁迅先生的书法功底深厚,令人喜爱,但是用拼凑出来的字做报头,大家总觉不如意。所以后来曾请来洛视察的谢觉哉、康生等写过报头,因不合用而没有正式采用。直到1958年周扬来洛视察工作,请他代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大文学家郭沫若题写了报头。郭沫若题写的报头于1959年1月26日启用,各方面反映比较好,一直沿用到1964年12月31日。当时全国著名的报纸和大部分省报,都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报头。我们看在眼里,羡慕在心头,时常想,我们的报纸也由伟大领袖题写报头那该多好啊!

  机会终于来了。1964年冬的一天,我们开编前会见到新到的《郑州晚报》换了报头,看字迹是毛泽东书写的。大家边欣赏边议论,有人说这是拼凑的,有人说4个字很谐调,一定是毛主席新写的。说来议去,各执一见,有人提出打电话问问郑州晚报编辑部。我挂通了郑州晚报社的长途电话,总编辑周政同志说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新报头。我又问他请毛主席题写报头的经过。他说:“这也很简单。我们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写信,叙说了我们想请毛主席题写报头的诚挚心情,并请他代求毛主席。不久,中央办公厅就寄来了毛主席新题写的报头。”我把周政的话转述给大家后,同志们既羡慕又激动,热烈议论开来:“郑州晚报的同志真幸福,有毛主席写的报头,办报真来劲呀!”“毛主席给中等城市的报纸写报头,这是第一家,真是可喜可贺!”议论中有人提出:“咱们也请毛主席题报头。”有人立即说:“恐怕难吧。咱们不能与郑州比,人家是省会城市,毛主席才写的呀!”有人反驳说:“洛阳的名气也不小。咱们可以想办法,不妨去信试试看。”议论的结果,大家意见一致:向市委汇报,咱们也请毛主席写报头。

  我与总编室主任李宗挺同志会后就去市委,向主管报纸工作的市委书记处书记赵守攻同志汇报了我们的想法。赵守攻原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听后沉思了片刻,说:“你们的想法很好,你们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根据我在国务院工作时了解,请毛主席写字是很不容易的。你们直接去信,秘书这一关就过不了,会很快把信挡回来。要想个好办法。”他想了一会儿又说:“这样吧,你们以报社的名义写封信给毛主席,交给我,我转到国务院一位副秘书长那里,请他派人送给杨尚昆,还请杨主任帮助办理。”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你们不知道,毛主席并不难求,只是怕信转不到他手里。他若见到信,一般是会写的。”回到报社,我们十分高兴,公推李宗挺起草,给毛主席写了封恳求他老人家给《洛阳日报》题报头的信,由赵守攻阅后寄到北京。

  我们等呀,盼呀,大家经常议论:“信该到北京了吧!”“可能已经送给杨尚昆了。”“别想了,哪会那么快!”就是信送到了,毛主席那么忙,短时间也不会给咱们这样的小报写报头。等吧!“时间过得好慢呀!到12月下旬仍然毫无音信,大家认为1964年没希望见到毛主席题写的报头了。

  真是喜从天降。12月31日晚上,报社内灯火通明,大家正在忙碌地安排1965年元旦的报纸,突然电话铃响了,赵守攻从上海剧院正在举行的迎新年晚会上打来电话,要我们派人去取回毛主席题写的报头。他说:“报头是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从北京带回来的,刚才由市委第一书记吕英从郑州带回洛阳。你们赶快派人来取,最好明天就见报。”蔡华波同志接电话时,同志们从片言只语中已听出了喜讯,都激动万分,一齐围到电话机旁,用耳用眼探询更详尽的情况。老蔡放下耳机,还没说明事情的原委,同志们就高兴地议论起来,催促赶快派人去上海剧院。一向沉稳的思想文化组组长李林波同志,一改过去不急不躁的习性,抢着说:“我去取。”立即推出自行车向上海剧院奔去。

  消息不胫而走,霎时传遍了整个报社,总编室里挤满了人。大家说呀,笑呀,等呀,盼呀,都觉得李林波跑得太慢。有人甚至抱怨起来:“林波怎么还不回来!”突然,院子里传来喊声:“回来了!”林波满头是汗,闯进屋来顾不得说什么,立即掏出笔记本,翻出紧夹其中的一块宣纸,双手展开,让大家欣赏日盼夜想的墨宝。屋里人多,许多人跷起脚还是看不见,连连呼喊:“举起来!擎高些!”见此情况,有人灵机一动,跳上一张木椅,接过比千金还要珍贵的题字,高高举在头顶,又悬挂到屋墙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楚。只见一张33.2厘米高、26厘米宽的雪白宣纸上,浓墨重彩地写着巴掌大的“洛阳日报”4字。有人眼尖,还看到左上角有铅笔写的“主席亲笔”四个小字,这大概是秘书注明的。总编室里沸腾了,人人瞪大眼睛,向墙前挤,向纸上看(见下图)。大家同声称赞:“写得好!刚劲有力,精美潇洒!比‘郑州晚报’那几个字写得还好!”“真没想到,我们去信不到一个月,毛主席就给我们写来这么好的报头,这是毛主席对洛阳人民的关怀啊!”大家用尽了赞美的词语犹感没有说尽心里的话。人们赞颂。人们感激,足足欣赏了半个小时。有人提出:赶快设计版面尽早制版,让全市人民明天——1965年元旦,一早就能看到毛主席为洛阳人民题写的报头。人们陆续退出总编室,值班人员找来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制版工人,共同研究,精心设计,将有关材料交给制版车间。工人同志们更是兴奋,都把参与制作毛主席题写的报头看为最大的光荣。他们小心翼翼,细心操作,道道工序都是最高的质量。新版制出后,经过拼版、压版、浇版、上机印刷,毛主席题写的《洛阳日报》的新报头红光闪亮,于1965年元旦清晨和全市人民见了面。人们兴奋,人们激动,许多人把它作为最大的喜讯转告给亲友。报社编辑部不断接到电话,有人询问新报头是不是毛主席亲笔题写,有人询问毛主席题写报头的详细情节,有人还要找报社负责人表示热烈祝贺。作为办报人员的我,倍感兴奋愉快,认为这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刻。

  多年以来,每想到这件事,我都异常兴奋激动,总想把这事情的经过告诉给更多的人,让别人也来分享我内心的欢乐。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