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3版:纪念特刊·雨后新荷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经典之作 意义非凡
桌上的表
抓形势 巧选材 据实写
报人风采
再克洛阳后给洛阳 前线指挥部的电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经典之作 意义非凡
对《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的评析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教授 董广安
  在解放洛阳战役中,我军进攻东车站。(本报资料照片)
  我国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新闻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早年创办《湘江评论》,与周恩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南北呼应;即使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经常参与指导《人民日报》的新闻宣传工作,而在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他也发表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流传至今,如那篇气势雄壮的经典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当然还有这篇《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

  1948年3月14日,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一举攻克洛阳;同年4月5日,陈、谢兵团第九纵队再克洛阳。在解放洛阳的两次战役中,解放军官兵英勇奋战,血洒疆场,谱写了一首壮丽诗篇。

  这场著名的战役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1948年4月8日,毛泽东亲笔为中共中央起草电报手稿——《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洛阳解放后,这份手稿被镌刻在洛阳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副碑右侧,为后人瞻仰。毛主席的文章一向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像对洛阳这样作出战后城市建设具体指导的,却并不多见,可见对此事的重视,而从当时全国局势看,再克洛阳一役,确实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有史料记载,辽沈战役之前,毛泽东对全国形势作出的估计是,结束国共对峙局面大概需要十年;而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数量上取得了对国民党武装的优势,毛主席乐观地估计这种局面只须“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改变。洛阳战役的胜利,导致了中原三军会合,共同歼敌。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南进以来,转战江淮河汉,形成“品”字形的态势,进而完成面的占领,建立了强大的中原解放区,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为即将展开的淮海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局势可以说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得中原者得天下”,一切向着有利于我党我军的方向发展,所以毛主席在电报开头写道:“此次再克洛阳,可能巩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对洛阳前线指挥部作出了具体的指导。这份电报的内容不但适用于洛阳,也基本上适用于一切新解放的城市,于是同时发给了其他前线和其他地区的领导同志,所以这份电报不仅在指导洛阳战后重建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全文共九个部分,分别对战后洛阳的政权机构、城市管理、农民问题、工商业等作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由于洛阳可以算作新解放城市的代表,所以这些指导意见也有着全局的指导意义。

  第一,弱化矛盾,促成社会安定。电报的第一条“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只逮捕其中主要反动分子,不要牵连太广”以及第七条“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必须妥善地予以清理和登记”,表现了对国民党机构的极大宽容,这在有着“成王败寇”传统的我国历史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也充分反映了我党新型民主政权的优越性。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弱化了原本表现最尖锐的“敌我矛盾”,给战后洛阳城的重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经济重建。电报的第三条明令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并在第二条中对地主所办的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保护措施,这与抗战时期边区政府“三三制”原则一脉相承,使我党我军在拥有良好农村群众基础的同时,团结了城市的市民群体,也争取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战后洛阳的重建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第三,设立模范,为以后新解放城市的重建提供参照。“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如果应用对待国民党管理的城市的政策和策略,来对待人民自己管理的城市,那就是完全错误的。”在电报的第九条中,毛泽东和党中央明确地表示了对于洛阳这类城市的重建态度,即是建设性的重建,而非破坏性的,所以才提出“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不要忙于组织城市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和生活改善的斗争”、“不要忙于组织城市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和生活改善的斗争”这些要求,这就根本不同于“开仓放粮”式的农民战争,而是将目光放在全国解放的未来,也为以后其他大中城市的战后重建提供范本,可谓高瞻远瞩。

  第四,为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以城市为中心”工作做转移的准备。“一切作长期打算。严禁破坏任何公私生产资料和浪费生活资料,禁止大吃大喝,注意节约。”电报的第八点要求可以看作是西柏坡会议上毛主席“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要求的开端。洛阳战役以后,战场形势根本性扭转向我方,全国革命的胜利已指日可待,那么“以城市为中心”不日会代替“农村包围城市”,所以对洛阳这种大型城市的建设,就对这一战略转移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以至于党中央明确要求“市委书记和市长必须委派懂政策有能力的人担任。”

  这份电报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新闻学上,对于我党新闻事业的定位,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首先,进一步确定了我党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自1941年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改版以后,我党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得以确立,在接下来的革命战争中新闻宣传机器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而在这份电报中,则充分显示了新闻事业指导性这一重要特性。电报的九个部分从政治、经济、民生诸方面对洛阳的战后重建作出了详细而有远见的指导,具有高度的政治眼光,也正契合我党“政治家办报”的主张。

  其次,紧跟形势改变,做好耳目喉舌。洛阳一役后,全国革命形势有了巨大变化,党的新闻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耳目喉舌的作用,敏锐应对这一变化,就如毛主席的这份电报一样,及时、迅速地对形势作出判断,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干部、群众,以营造对我有利的社会环境,便于我方各项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我国的新闻事业依然承担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责任。

  第三,顾全大局,承担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正面报道为主”、“正确引导舆论”,从而促进安定团结,一向是我党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在这份电报中,无论是谨慎对待原国民党成员的问题上,还是阻止农民进城揪斗地主的问题上,我党都显示出“顾全大局,促进安定团结”的宣传方针。

  《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不仅对当年战后的洛阳有着巨大指导意义,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它将如那篇镌刻在洛阳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上的石刻一样,不朽于世。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