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庆祝洛阳日报创刊60周年1948-2008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科学发展铸辉煌 建设和谐新伊川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科学发展铸辉煌 建设和谐新伊川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新农村新农民养殖技术培训

伊滨公园夜景美如画

  2004年初,河南省县域经济座谈会在伊川县召开;

  2007年岁末,河南省县县建成处理污水、垃圾“两场”新闻发布会在伊川县举行。

  河南省政府两次重要会议在伊川县召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遐想与思考:

  伊川,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4年内承载了太多的重负和艰辛,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同时,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和谐新伊川的过程中也锤炼出了“奋发向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伊川精神”。伊川县财政收入和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摘掉国家级贫困帽时的8931万元、1634元,增长到2007年年底的8.1169亿元、3896元。短短几年时间,伊川县经济在跨越中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等荣誉称号,并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和扩权县。

  “这是全县上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经济的崛起,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伊川县委书记娄会峰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让我们循此来揭开伊川快速发展之谜——

  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由于自然条件差,工业底子薄,伊川曾一度为国家级贫困县。到1997年,伊川才基本解决了全县人民的温饱问题。冷静思考,认清优势,理清思路,伊川的决策者立下雄心壮志,从煤炭、铝土矿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出发,确立了“依托资源上项目,做大做强煤电铝”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作为核心经济思想,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煤电铝一体化为主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新世纪之初,在已建成装机总容量50万千瓦、当时全国最大的县办火力发电企业——伊川二电厂的基础上,又投资3.1亿元建成了年产60万吨原煤的洛阳最大的现代化煤矿——宝雨山煤矿。2001年,该县投资23亿元建成了年产20万吨电解铝的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三。目前,电解铝厂月创产值2.3亿元,实现利税2580万元;为完善电解铝产业链条,又出资6.8亿元投建了年产12万吨的碳素项目。

  党的“十六大”之后,伊川领导层研究决定,以做大电力集团为突破口,进行工业第二次创业。“十五”期间,伊川新上工业项目747个,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达到35个。一系列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优化了经济结构,完善了煤电铝产业链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伊川现已形成以电力为龙头,煤铝为支撑,酿酒、磨料磨具、制药、塑料、机械加工等协调发展的工业新格局,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6%,生产总值5年内翻了两番,年均增长25%。伊川大跨步实现了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2007年,伊川县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分类实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县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效果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加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增幅逐步加快,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整体工作呈现出扎实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基础,农民增收是关键。伊川县始终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劳务输出和特色产业等工作,继续实施陆浑灌区西干渠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等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农建资金2680万元,完成工程量260万方,完成水保治理面积约29平方公里,修复各类水毁工程10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9万亩,总产达3.6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夏粮总产达1.52亿公斤,秋粮总产达2.11亿公斤,均创历史新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30.2%,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开展。

  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2.46万人次,占年任务的12.52%;完成农民工培训3.23万人次,占年任务的115%,共实现劳务收入9.4亿元。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从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入手,以“三清七集中”为主要内容集中进行村容村貌及路容路貌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大大改善。据统计,全县共出动劳力17.6万人次,投入车辆7.6万余台次,清运垃圾21.17万立方米,绿化村内空地2.2万平方米,规范各类标语广告6100多块,拆除不谐调建筑980多处、2.06万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457.89公里,绿化道路5.2万米,修建村内雨污水排放设施26.3万米,整治河道1.5万米,疏通、整治公路边沟62万米,清理占道经营集市15处,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绝大多数行政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广大村民已拥有一个整洁、干净的生产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县、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共完成通户道路硬化457.89公里,占市下达任务的155.2%。在搞好道路硬化的同时,注重加强道路绿化和排水设施等配套建设。目前,示范村道路排水设施配套率达100%,重点整治村达到90%,涌现出了一批如平等乡马庄、江左乡王庄、鸦岭乡亓岭、城关镇任沟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县新建改建村部36个277间,新建卫生所28个131间,新建文化大院18个90间,新建超市商店89个3941平方米,新建培训场所13个760平方米,新建室外活动场所22个13211平方米。建成融“村两委”办公场所、卫生所、多功能学校、便民服务大厅、连锁超市、文化大院、健身活动广场等项目为一体的高标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8个,占市定任务的104.6%。建成城关、鸣皋、水寨、白沙、彭婆、半坡等乡级便民服务中心6个,占市定任务的120%。同时,积极开展村镇规划,完成村庄建设规划124个,完成村庄控制性规划238个,完成乡镇总体规划5个,分别占年任务的100%。按照“五统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服务和管护力度,在全县14个乡(镇)新建沼气池25371座,占全年任务的101.5%,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兴建大型沼气工程2处,新建乡镇沼气服务站14个,村级物业服务协会57家,并相继通过了农业部、省农业厅、省委办公厅及洛阳市的检查验收,沼气产业正在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目标迈进。建设管理房965平方米、蓄水池9处、深井及大口井18眼,安装无塔供水器5台,基本解决了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008年,该县又制定了《伊川县2008年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意见》,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负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布实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以境内公路为依托,将全县行政村划分为5条环线,围绕“垃圾污水、生态绿化、长效机制”三大整治内容,通过一年的集中治理,达到“村庄必须绿化、道路必须硬化、垃圾必须填埋、污水排放必须通畅、空心村必须治理、乱堆乱放必须规范、乱涂乱画必须清除、长效机制必须建立”的“八个必须”要求,使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路容路貌整治,按照“沿线无垃圾、无建筑杂物、无残垣断壁、无破旧墙面、无乱搭乱建、无有碍观瞻的门楼、无乱涂乱画的广告标语、路面全天候保洁无抛洒物、路肩整齐无杂草、边沟通畅无堆积物、边沟达标无冲段、控制线内无乱搭乱建”12项指标为标准,使全县干线公路达到了“绿、亮、净、美、畅”的总体要求。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伊川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政策上放手、放开、放活,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伊川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新上项目贷款贴息和科技奖励,对客商投资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应有的优惠政策,并实行项目首谈负责制、审批全程代理服务制,客商在伊川享受贵宾礼遇,企业得到挂牌保护。

  伊川县决策者深知“环境也是生产力”,多策并举创造优良投资环境。规范行政行为,严查“三乱”,把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哪里出现问题就直接处理哪里的责任人。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道路,赢得了客商高度称赞。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伊川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轮流外出招商制度,乡镇书记、乡镇长外出招商定期通报制度,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制度,县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去年伊川县累计签约投资500万元以上县外项目42个,项目总投资63.66亿元,合同引进县外资金41.46亿元,其中境外资金3058.77万美元。全县共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0.4亿元,占市下达年度计划13.49亿元的151%,全面、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青山绿地绘就绿色伊川

  近年来,随着伊川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企盼更加迫切,节能减排、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已势在必行。2007年12月,在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号角吹响之后,伊川县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08年3月31日,全县共完成造林4.23万亩,占市下达任务2.724万亩的155.3%,造林任务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二。与此同时,伊川县又结合新农村建设,自加压力,在生态能源林、农田防护林、廊道绿化等方面大显身手。

  伊川境内主要绿化工程有:

  洛阳西南环高速、郑少洛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该工程绿化长度31.94公里,规划公路两侧护网外各30米宽分别栽植10行树木,按内侧3行常绿树,外侧7行杨树定植。目前,已高标准栽植苗木34.541万株,造林2873亩。

  伊河两岸百里百米绿化工程。伊河两侧堤岸绿化长度50余公里,规划两岸每侧50米宽度内栽植树木17行,涉及8个乡镇62个行政村,共栽植杨树33.4万株,造林5600余亩。

  西山植物园扩建工程。西山植物园扩建550亩,造林任务已经完成。

  农田林网和村镇绿化工程。实施路、渠、地埂绿化综合治理,推进农田林网化建设。村镇绿化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围村林建设、街道绿化、进出村口绿化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完成了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区、124个行政村绿化。

  省道、县乡道补植绿化工程。以豫港大道向东延伸段等通道绿化为重点,共完成通道绿化补植230公里,栽植树木25万余株。

  种苗工程。种苗工程已培育各类苗木3600亩,环市区苗木花卉经济林产业带育苗80余亩。

  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继续推进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资源管理,巩固绿化成果,拉长退耕还林产业链条,林、草(药)、牧、加工多业并举,实现了“国家要生态,群众增效益”的目标。

  民生为本构建和谐新伊川

  走进伊川县城乡,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朝气:碧水蓝天、远山近水、满目青翠、街道整齐、高楼林立;县城荆山公园、街心花园、伊滨公园内,城乡居民或游玩于潺潺的伊水河畔,或置身于鸟鸣声声的林带,惬意而悠闲;进入农村,但见农家小院焕然一新,自来水通到农家院,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中小学校舍堪与城市学校媲美;超市开在街头,卫生室设在村中,富裕和笑意写在农民脸上,若不是身处其中,真的感觉就像是梦境一般——这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伊川县城乡给人的真实感觉。

  公路通,百业兴。伊川县4年来交通建设累计投资1.54亿元,完成了八官线等三条57公里干线公路大修及丰鸣路、古马路、崔周路等县乡公路改建任务。累计完成“村村通”工程679公里,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全县公路总里程达984公里。伊川县372个行政村的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难历史。

  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的凝聚力,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伊川县下大力气进行城市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3.5亿元,修建美化了杜康大道、豫港大道、鹤鸣路、伊龙大道、八一路南段、文化路北段、人民东路等城区主干道,新建了新伊河大桥,建成了荆山公园、伊滨公园、西山植物园、程园广场等休闲场所,荆山森林公园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去年,西山植物园东大门广场工程及顺城街西段工程、鹤鸣广场等工程相继竣工,进一步提高了县城品位,改善了县城的人居环境。

  目前,伊川县城绿地总面积已达284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6.09平方米,先后被授予“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和“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去年12月16日正式投入运行的伊川县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4712万元,采用先进的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日处理污水达2万吨,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不仅实现了城区污水的再利用,而且对改善伊河流域水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意义重大。

  总投资2813万元的伊川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占地120.7亩,总库容达到85万立方米。该工程的竣工,填补了伊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空白,对提高全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水平,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007年,伊川县热电厂改制破产,为解决县热电厂改造后的县城供暖问题,伊川县委、县政府决定自建热源厂。该项目投资2500万元,装机总容量为两台35吨硫化床锅炉,并辅以相应的土建工程和辅机工程,工程已于12月竣工开始供暖,可为县城提供7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

  近年来,伊川县始终坚持“项目兴县、工业强县”不动摇,始终坚持重视“三农”、改善民生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动摇,全县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大局更加稳定。

  伊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4年来新增就业1.2万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83人。累计完成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2.3亿元,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1742.4万元,救助城镇贫困居民3679户8390人。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542.4万元,救助农村特困群众8881户19944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143所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完成了第三高中、第五高中的改(扩)建工程。投资8000多万元的伊川高中二期工程也于2007年8月开始入住新生。伊川高中荣获省级示范性高中称号,第三高中荣获市级示范性高中称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了县医院传染病区、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妇幼保健所和15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目前,伊川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共计624505人(其中医疗救助29394人,其他救助683人),参合率达到99.8%,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既定的2008年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伊川县委、县政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紧抓经济发展不动摇的同时,切实把治理整顿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和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提高伊川经济发展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全县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资源利用水平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伊川县原有小造纸企业16家,通过治理整顿,依法取缔14家,全县仅保留符合国家政策的2家;对全县黏土砖厂依法予以全部取缔。按照国家政策,依法淘汰机械化立窑生产线。伊川县原水泥厂立窑生产线已关停,全县仅保留天源水泥有限公司技改后的中空余热发电回转窑生产线,该生产线按环保要求,已落实治理措施,实现达标排放。依法关停了技术落后的伊川县热电厂和洛阳照瑞铁合金厂,对伊川天龙研耐有限公司、伊川远大刚玉有限公司的自备电厂实施城市供热改造,实施了第二电厂3#、4#机组,第三电厂3#机组脱硫主体设施建设;加大了彭婆石英砂以及金刚砂、造纸、化工等污染行业治理;积极着手治理磨料磨具冶炼企业,提出“适度集中、规范发展”要求,对县城周边金刚砂冶炼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目前园区15家企业都已按环评要求,安装了治理设施。对未进入工业园区列入省、市关闭名单的22家企业,依法进行了关闭,拆除了设备。全年没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环境事件,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同时,全面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从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污染防治四个方面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程。成立了铝电解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并被授予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正在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已取得6项国家级科技成果、3项国家技术专利、3项省级科技成果,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伊川这方希望的沃土,成就了河南省重要的火电基地、煤电铝一体化工业基地和亚洲最大的金刚砂生产集散地。谈到“十一五”伊川县经济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县委书记娄会峰充满信心地说,今后伊川县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项目兴县、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以惠农富民、改善面貌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三产为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以精细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城镇品位;以和谐建设、平安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建设公共财政为重点,着力做好财税工作,努力推动伊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历史见证着,伊水在欢歌,伊川在腾飞!

  本报记者 白云祥 特约记者 葛高远

  通讯员 赵 怡 周中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