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踊跃捐款献爱心
探访安置房材料生产现场
半天集结8吨应急物资
“在洛阳我睡得最安稳”
钱捐给灾区更有意义
洛阳正骨医院首批救灾医疗队员凯旋
洛阳城建集团86名职工奔赴绵阳
新安:赈灾晚会爱如潮
地调学校,学生收获幸福的地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5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地调学校,学生收获幸福的地方
     任彧仲,校长。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英语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于无声处著华章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子弟学校始建于1968年,现设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四十年风雨砥砺,四十载春华秋实。如今,她已经成为洛阳名校之一。小学部突出英语、阅读、写字特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初中部在2006年中招综合考评中居洛阳市第四名,2007年中招上洛一高正式录取线(600分以上)人数比率在洛阳市遥遥领先,被评为洛阳市初中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高中部2007年高招成绩优异,被评为洛阳市2006~2007学年高考优胜单位。

  办学40年来,地调学校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市文明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初中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高考优胜单位,市规范化初中,市十佳才艺名校,市首届科技节先进集体及全国、省、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篮球、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基地、中国教育学会英语学科教研基地、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设有洛阳市青少年科学院地调学校研究所。

  到过地调学校的人,很容易被她的教育生活所吸引:富有魅力的细节强化成严密的体系,牵动师生的成长与心灵;教育的真实与朴素沉淀在校园里,形成学校近半个世纪的精神谱系。

  有一个教育细节让人们难以忘怀。每年暑假过半,该校都要举行一次学生“返校日”活动。“返校日”里,学生通过才艺展示等活动,相互交流一些假期中有趣的事情,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个月的收获和心得,和老师探讨作业中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在增进了解、密切关系的过程中,老师们帮助学生解决了暑假中遇到的生活、学习、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实现了教育与教学服务的延伸。

  这样的细节和真实,给地调学校平添了理想主义的气质和风骨。

  自我教育铺垫学生人生底色

  “孩子在地调学校受到了良好的熏陶,行为习惯好了,眼界开阔了,学习也更自信了。”这是众多家长的感慨。同行说,地调学校学生儒雅、文明。从小学到高中,那么大的年龄跨度,从来都是秩序井然。

  地调学校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任彧仲校长引用了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话:“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不可能的。”这个“缰绳”就是培养习惯,打造学生人生底色。他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习惯的背后,是培养非智力因素,重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否则,教育者就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保姆,教育也就退化成为原始的照料。”

  教育贵在熏习,风气赖于浸泽。地调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唤醒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体系,包括自我意识、个人决策、控制情绪、换位思考、交流沟通、责任心、自信心、集体观念、解决冲突能力等。学生成立了自我管理委员会,各班自主制定班规、建立展示窗口,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教周刊》刊登学生美文,分享成长的感悟。通过“星级评比”,引领学生寻找身边的德育榜样。通过呼喊口号,每天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分担责任、分享智慧。毕业年级的目标激励,实现理性引领。 一些班级开展的每天20分钟说心里话活动,让学生诉说心声,交流收获,相互鼓励。一些班级以“本周我展示”作为激励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从小学会悦纳自己。“今天我是值日班长”,增强学生责任感和班级管理能力,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体会到最大的快乐就是被需求……这些活动,尽管不能给学生具体的知识,但给予了他们终生的财富—— 一颗坚强的心灵和自我约束的习惯。这些在学生人生关键时期形成的记忆,就像一幢高楼的基石,一粒种子萌发时的雨水和泥土,成为照亮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光源。该校党支部书记仇喜俊说:“教育要有含蓄之美。仅凭‘盯’功造就出来的学生,一旦挟制他的外力消失,往往会失去自我。”此话概括了地调学校的追求: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理想主义气质的教师队伍

  一所现代学校良好教育的发展,必然建基于有共同精神价值追求的教师群体,一群执著于教育的人。

  走进地调学校,从学校的领导、职工和学生的一言一行,再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人们会明显感到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那是办学传统与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地调学校尽管是事业单位办学,但没有教育经费,学校主要靠自筹经费生存发展。自身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她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精神。当精神站立起来时,所有的努力都变成自觉、主动和自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全力。

  地调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92人,其中本科学历51人,研究生4人;中学高级教师23人,中学一级教师16人,小学高级教师1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23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和市厅劳动模范13人。

  这里的教职工,明了现实困境,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气质,从容地追求着浮躁时代里朴素的教育真谛。

  在这里,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教师文化,最明显地体现在该校的“教师论坛”和“教学反思”上。

  “教师论坛”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给了地调学校教师敞开自己思想的机会。论坛上,每位教师都努力地还原着自己的动态教育教学现场,以触发他人的灵感,引起思想的萌动。这种萌动,是促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原材料。

  另外,地调学校的教师已将教学反思视作一种工作习惯。在复杂而鲜活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的、看似无意义却真实而具体的日常教学生活,成了他们反思的视点。老师们每周自觉交“教学反思”,校长批阅、交流。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时,得知此事,感慨良久:“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愁成不了优秀教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前来参观的同行认为,地调学校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责任心、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及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源于葆有“不管有多困难,仍存一瓣馨香”的精神追求。

  洗尽课堂浮华,坚持教学本真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的80%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抓课堂建设,就是抓住了教育的主要矛盾。

  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地调学校人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四个层次的问题:1.自己看书能弄明白的问题;2.和组内同学探讨或查阅资料、工具书,能弄明白的问题;3.通过以上两种途径也弄不明白的认知障碍;4.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时出现的困惑,属于能力提升问题。1、2层次的问题不需要在课堂上处理,但需要学生预习、自学。而认知障碍需老师帮助解决,能力提升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在课堂上解决。但是,后两个层次的问题,无论是个性的还是共性的,都需要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后才会出现。

  因此,地调学校始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师生的成长规律。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是,地调学校将教学过程往前推进了一步:抓课堂教学,首先要突破预习。

  学校强调课下和预习课上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预习(导学)要求师、生有“导学案”,内容包括:1.明确预习内容,设计预习问题;2.给定预习时间;3.方法指导(独立看书、小组合作、查阅资料或工具书、体验探究、制作等);4.指导资料使用;5.反馈(检查)方式(师评、自评、小组评价)。

  教有规,学有矩。一个学习者应该实践和掌握的,老师不越俎代庖。当然,老师也不是“无为而治”,而是要回归到“教”的本意上。当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学预习,学生已经发动起来了,老师在课堂上还能满堂灌而让学生作壁上观吗?为此,学校改革课时设置,保证学生每天有4个小时在校内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自由拓展,从而提升了学生发展潜力。在这里,预习成了撬动整个教学过程的“支点”,激活了一泓清水。

  “我们提出,越是有本领的老师,留给学生的空间就越大。”任校长说,只有如此,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仍能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将来面对现实世界时,有着雄厚的能量储备、健全的人格修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美丽的人生追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师生创造共同成长的空间,地调学校从2004年开始,试行小班办学,从机制上保证了生——生、生——师、师——生互动和分层次辅导等课堂活动的充分展开。

  面对记者采访,学生们说:“我们喜欢地调学校。她讲究学习的快慢有序,张弛有度,而不是视学生如发条,拼命地上劲儿和一味儿地加压。‘我学习,我快乐,我收获’。虽然也少不了辛苦,但绝不是痛苦。”

  向学之风满园

  2007年圣诞节前,该校外语组组织学生排练演出英语剧,一时间各班通过自由组合出现了很多“剧组”。史鹏坤同学英语学得不好,只能在个别剧组分到个配角,这使一向要强的他很受刺激。面对窘境,他没有郁闷、逃避,而是作出了惊人的决定:自编、自导、自演《奴隶英雄》。没有英语剧本,他就拿着汉语剧本,对着《汉英词典》,一句一句翻译起来。尽管翻译得生硬,但他没顾及面子,而是主动拿去让老师修改、润色。要演好《奴隶英雄》难度很大,仅背诵台词就是一关,况且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一方面,他自己要准备台词,另一方面,他还要“邀请”演员,给人家准备台词。他能邀请到演员吗?或者说,别人愿意给他当配角吗?能演好吗?如果演不好或组织不起来,他的英语学习兴趣、信心会不会就此受到打击?这让老师很担心。但是,他的坚韧、向学精神感动了同学们,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他的剧组很快成立了,而且在后来的演出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接下来,奇迹发生了:他的英语学习能跟上了,而且英语成绩大幅度攀升。学生的兴趣渗透进学习后,其力量的强大,着实让教师感到惊讶。

  像史鹏坤这样的例子,在地调学校并不少见。地调学校的教育,唤醒了一大批像史鹏坤这样的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得以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实践;唤醒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那里有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唤醒了学生批判和超越的追求,使他们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的真正艺术,在于给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仅2007年,该校学生有43人次在上级举办的各项赛事中获一等奖。学生英语剧《哈利·波特》和《刘姥姥进大观园》先后获得洛阳市第一名。在洛阳市首届科技节上,该校学生一举夺得了现场制作桥梁模型、建筑承重结构制作两个单项第一名和水动力驱动车现场表演第二名。毛矛代表洛阳市参加全国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总决赛载誉而归。

  离开地调学校时,记者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她成为一所名校?

  地调学校的校园朴实无华,看起来,与她名校的身份很不“合拍”。

  然而,地调学校真正有分量的,是那些在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中积淀下来的细节和教育真实。这些贯穿着学校的办学思想,舞动着承续学校精神的力量,在它们背后,潜流着学校40年的精神之河——这条河流,正是一所学校成为一所名校的秘密所在。这,也许是地调学校给予我们的启示吧!

  今年是地调学校建校四十周年。四十年风雨砥砺,四十载春华秋实。如今,她已经成为洛阳名校之一。她的学生自我教育模式,诠释了“尊重、信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她实行小班办学,以学论教。学生向学,老师善喻。在这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成为了有思想、懂生活、会学习的人。初中部在2006年中招综合考评中居洛阳市第四名,2007年中招上洛一高正式录取线(600分以上)人数比率在洛阳市遥遥领先,被评为洛阳市初中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高中部2007年高招成绩优秀,被评为洛阳市2006~2007学年高考优胜单位。她一直追求着朴素的教育真谛: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度过全部学习时光。电话:65952413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