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偃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备足物资 为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偃师成为“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
偃师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五大变化折射震区“新 生”
动感偃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五大变化折射震区“新 生”
  在济南军区装甲师某团的帮助下,一所能同时容纳300名中小学生上课的复合帐篷学校在灾区建起。自然课老师(右一)、英语课老师(右二)在帐篷教室内分别为小学六年级学生(左侧)、初中二年级学生(右侧)上课。                    (新华社发)

  距离“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六个星期,余震、次生灾害的威胁还在汶川、青川等地区继续,艰难的抗争仍在各地持续进行……

  但是,穿过一个个饱经劫难的灾区城乡,透过一片片依然让人心伤的废墟,一些或显而易见、或意味深长的变化已经出现。

  充满希望的震区“新生”正在开始。

  从“帐篷生活”到“板房人家”

  灾区群众生活走向相对“从容”

  [背景回放] 无情的地震使灾区房屋大面积损毁,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为受灾民众提供帐篷遮风挡雨成为地震发生后空前迫切的任务!在中央及各地政府紧急组织下,截至20日,已有超过60万顶的帐篷运至灾区。

  但是,高温、雨水加之缺少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备,简陋的帐篷生活时刻在考验着灾区群众的安全与健康。

  [现实变化] 6月15日,李智忠一家和其他2800户人家一起告别帐篷,成为都江堰市 “幸福家园”赈灾安置点的首批住户。

  在一排排整齐的彩钢板房组成的新社区,每户20多平米的新居里已免费配备好桌椅床柜等基本家具,连床单枕套都是簇新的。

  6月下旬,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全国各地的援建队伍夜以继日的努力下,首期活动板房在各地震灾区开始大规模交付使用:

  在什邡师古镇,大连援建的一期2500套板房正在交付;深圳援建的首期1万套板房移交;青川建成板房超过6400套……

  根据计划,8月初以前,灾区所有被毁房群众都将告别帐篷,进入板房安家。

  ——从帐篷到板房,不只是安置条件的简单变化,更意味着灾区群众生活正走向相对从容。

  曾经“空城”复归“生机”

  危险渐行渐远,人心逐步安定

  [背景回放] 突来的劫难,接踵而至的次生灾害威胁,从都江堰到广元,从绵阳到德阳,震区城市曾经的繁华、悠闲倏然不见:在弥漫的哀伤中,商铺关门,生产中断……

  在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由于堰塞湖威胁,人们在无奈中纷纷转移,绵阳一时几成“空城”。

  [现实变化] 18日中午,在满堂亲友祝福的笑容里,身穿西装和白色婚纱的张映强、廖小英在绵州开元酒店四季厅举办婚礼。

  这个房间墙壁依然有裂缝的酒店,近期还将承办至少10场因地震而推迟的婚宴。

  在地震受灾的各个城市中,绵阳已经成为前后变化最好的见证者:南河路的各色火锅店又是门庭若市;涪城路的许多服装店已经顾客盈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漂亮的女交警正在以标准的手势指挥交通……

  而在曾是都江堰繁华中心的幸福路、建设路上,摊位处处,“逛街”又回到了都江堰人的生活里……

  一组数据为这种变化提供了注解:截至目前,四川电网因灾损毁和需要恢复的10千伏以上电力线路2607条已全部恢复。

  ——从灾难压城到恐慌弥漫再到生机重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灾区城镇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变化。在灾区一些城镇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回归的背后,是人们的心态、生活逐步回归安定。

  从“休克”到“苏醒”

  经济“造血”功能渐次启动

  [背景回放] 大地震“重创”了灾区经济:在都江堰、德阳、绵阳、阿坝,在整个四川地区,工业、农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通讯均遭受重大损失。德阳市受灾企业达4118户,直接经济损失415亿元,占2007年全市GDP的64%。在旅游城市都江堰,所有景点、宾馆酒店全部受损,旅游业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现实变化] 绵竹汉旺镇,东汽公司汉旺主机四分厂的车间里,3台数控机床正在车间工人的操作下加紧生产——德阳工业经济生产逐步恢复,为当地、四川的经济复苏和家园重建积蓄“能量”。

  截至目前,德阳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的已超过68%。抓紧恢复的不只是工业。安县大山里的高川乡、茶坪乡群众被分别安置在永安、晓坝、安昌、雎水等乡镇,他们在十多天前就帮着这些乡镇投入了农业“双抢”战役。

  举世闻名的人类古代水利奇迹都江堰景区正实行三个月免费开放。各地旅游景点、基础设施、酒店宾馆也正在逐步恢复,开门迎客。

  四川省经委负责人表示,全省工业企业正在全力进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部分需重建的工业企业会在重建过程中提升技术和规模,力争三年后达到乃至超过震前工业发展水平。

  ——曾经“休克”的经济重新“复苏”,必将为灾区重建和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忧伤茫然”到“面对未来”

  表情变化凸显希望和力量

  [背景回放] 截至22日,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1人遇难,374171人受伤,18522人失踪。

  面对失去亲人、家园和生活被毁的现实,痛苦、忧伤,无助、茫然一度成为众多灾区群众的普遍“表情”。

  [现实变化] 温州志愿者潘丛丛带来5名幼教老师,在安县办起了唯一的帐篷幼儿园。

  潘丛丛目睹了灾区群众的“表情变化”:从开始时的恐慌、愁眉苦脸、茫然到现在的平静、希冀、有信心、有笑容。

  在什邡、都江堰、安县、青川……记者看到,很多受灾群众不仅走出了灾难之初的恐慌,而且正在投入对未来生活和家园的构想和建设。

  仍被垮塌的大山阻断道路的安县高川乡的受灾群众已在山下安置,乡党委副书记马传荣告诉记者:“现在部队官兵正在疏通道路,等路通了,我要带领乡亲们回去重建家园。”

  ——艰难困苦中,一个笑容也许就预示着无限的希望!在灾区群众表情变化的背后,是灾难的阴霾逐步消弭,对未来的信心逐步树立。直面未来、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将是灾区重建最宝贵的精神力量!

  志愿者队伍悄悄变化

  制度性援助全面铺开

  [背景回放] 灾难发生后,灾区群众的境遇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志愿者从各个地方涌入灾区,自发参加抢险、救援、医疗、服务、心理安抚工作。“志愿者”,成为灾区最温暖的名字之一。

  根据来自共青团四川省委的数据,汶川地震发生后,到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近130万人次。

  [现实变化] 九洲体育馆,在绵阳城区12公里外静静矗立。馆中,来自北川的中学生苟芹、林立兰含泪说,几天来最舍不得的是和许多志愿者告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一位来自当地地税局的志愿者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大概只有地震刚发生时的十分之一了,一些志愿者已逐渐离去”。

  “随着阶段的转换,现在志愿者队伍正走向有组织、长期化、专业化,并且需要进行相关的登记。”绵阳团市委书记廖雪梅说。

  在志愿者数量、工作内容悄悄发生变化的同时,各种更大规模的、制度性援助正迅速在灾区铺开。随着国务院办公厅《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公布,中东部地区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18个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的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记者22日获悉,根据已经制定的时间规划,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将在7月10日前完成。

  ——从个性、激情的志愿服务到火热、有序的援建安置再到长远、周密的对口支援,随着援助工作的阶段性转换和步步深入,灾区的家园重建蓝图正步步绘就,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