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村子,一排排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通村道路绿树成阴;走进农家,干净宽敞的院落花红草绿,朴实大方的农民热情好客。这是嵩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嵩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带动、科教兴嵩”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市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整治村为重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民为本,建设幸福新农村
城关镇陶村新村部,新建起的门楼高大漂亮,米黄色的两层小楼窗明几净。这座整洁的小院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室、远程教育室于一体。门前的广场周围配套建设了卫生室、警务室、文化大院、便民超市等。
嵩县多方筹资3406.5万元,对全县318个行政村村部进行新建、改建。同时,在全县迅速掀起以“三清七集中”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和“百村大整治”活动,全县各村基本实现了村美路净。同时,嵩县以公路沿线115个示范村为重点,按照“村村整治、百村示范”的要求,对示范村、重点整治村重新布局规划,在洛栾快速通道,白云山、天池山旅游通道和县主要干线公路沿线规划出123个重点村,尽可能让示范村、重点村连片成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县财政首批拨付专项资金180万元,购回水泥6000余吨,对123个村的通组入户道路全部硬化。捆绑使用各种专项资金,整合扶贫整村推进、沼气、村村通、搬迁扶贫、安全饮水、村庄绿化等项目资金,向115个示范村、重点整治村倾斜。此外,县政府拿出2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补贴,支持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全县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1万座,使全县沼气池总数达到5万座;投资800万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3处,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结合村情,个性化建设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准确把握着力点,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新农村;要着眼于实际,以农民需要为突破口。”县委书记马振宇如是说。白云山是国家4A景区,车村镇明白川就坐落在山脚下。走进该村的游客往往会被眼前的热闹景象感染:文化大院内,威风锣鼓敲得人热血沸腾;红军巷中,秧歌扭得畅快淋漓。一位游客感慨地说:“没有想到这里不仅风光独特,而且文化生活这么丰富!”
明白川是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下的第一川,是白云山的配套服务中心区域。村里重点对村庄的旅游功能进行区域划分,规划出市场区、游客接待区、休闲服务区等,保留有古寨墙、古民居。目前,像明白川这样个性化建设的新农村,在嵩县还有154个,这些村子或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或依靠区域优势,基本实现了村美,路净,路路有号,巷巷有名,农户庭院内外干净整洁,绿树成阴,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产业先行,打造富裕新农村
近日,嵩县又一批外出务工人员踏上了列车,赴国外务工。至此,嵩县已接到外派订单24份,可外派420余人,已有300名农民分赴新加坡、约旦、毛里求斯等国家务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人力资源优势,成立了外派劳务输出办公室,利用50个劳务基地村,进一步健全富余劳动力人才资源存储库和县、乡、村劳务输出网络,为外派务工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通过政府协调、部门联动,对外派务工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小额贷款服务,建立了外派劳务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6家专门培训机构,聘请了160名专业教师授课,已形成了保姆、缝纫、泥工等6个劳务品牌;结合山区实际,大力发展“林、药、牧、烟、劳务输出”五大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培育,全县初步形成了“农村经济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新格局,逐步建成了饭坡辣椒、田湖礼品西瓜、车村无公害包菜、旧县外繁制种、闫庄大葱的特色农业项目区,农民收入成倍增长,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加强管理,构建和谐新农村
城关镇北元村社区服务广场一派生机,街道两边,几个穿着崭新的印有“嵩县农村保洁”字样工作服的清洁工正在清扫路边的垃圾。像这样的保洁员,嵩县共有605名。
县长王琰君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久性的经常性的工作,既要注重建,又要注重管,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年,嵩县重点探索建立了农村卫生保洁机制,每个村都配备了保洁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使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彻底改变群众随地吐痰、乱倒垃圾、长期不打扫卫生等陋习,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嵩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的意见》,从队伍组建、责任划分、经费落实、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村建立垃圾填埋场,配备必备的保洁工具,组建固定的保洁队伍,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促使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有序运转。县财政首批拿出115万元专款,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推进基金,为保洁员购买了服装和垃圾清运车等。目前全县已有286个行政村组建了保洁队伍,小村2人,大村4人,村庄卫生实行“一扫两清”,垃圾定点堆放,集中填埋。
同时,县里注重从建立制度入手,强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全县上下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定期汇报、考核评比等工作制度,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排序”,每季度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组织各村老党员、老教师、老村组干部、退休老干部等成立“五老会”,还成立了“三会”(群众理事会、老干部指导会、党员议政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对村内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监督。
嵩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村情科学规划,统筹建设。通过旅游开发,促进了山区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许多农民以景区为依托开办了家庭宾馆,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生态、经济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特约记者 范小红 王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