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
一号塔扶正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
|
图②
二号塔修复工作已近尾声。 |
|
图③
三号塔基开始修建。 | |
本报讯 (记者
张亚武)倾斜严重、濒临倒塌的下清宫明代道士塔扶正加固工程近日开工,不久的将来,这座500岁古塔有望站直“身躯”,焕发青春。下清宫另外两座年久失修砖塔的加固搬迁工程同时展开。
本报报道引发关注
去年11月16日,本报以《明代罕见道士塔 严重倾斜待维修》为题,对位于邙山下清宫的一座国内罕见的明代道士塔因年久失修严重倾斜而几近倒塌的事情进行了报道,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这一珍贵文物。
随后,市文物局立即组织人员对下清宫古塔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下清宫现存明代砖塔三座。
第一座建于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的“三官庙主(住)持羽士张清林”砖塔(以下简称“一号塔”),位于下清宫东侧跨院。此塔为叠涩密檐式7层实心砖塔,平面八边形,通高8.8米,每边长0.76米。因为砖塔西侧为菜地,经常性灌溉及雨水引起地基出现不均匀湿陷沉降,造成塔体向西北方向倾斜。同时,砖塔表面风化酥碱严重且有多处裂缝。
第二座为明安国寺住持镜本执砖塔(以下简称“二号塔”),位于下清宫西南方斜坡上。此塔平面六边形,为叠涩密檐式6层实心砖塔,高6.2米,底层每边长1.03米。
第三座亦为明代砖塔(以下简称“三号塔”),位于下清宫西南方建华玻璃厂围墙内陡崖边。此塔平面六边形,叠涩密檐式6层实心砖塔,通高7.25米,底层每边长1.08米。
这两座塔虽没有倾斜,但塔体表面风化酥碱严重,塔体表面有多处裂缝,且第三座砖塔位于陡崖边缘,陡崖一旦出现滑坡等现象,砖塔会随即坍塌。
文物工作者认为,“三官庙主(住)持羽士张清林”砖塔是一座典型的道士塔,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下清宫三塔对研究我省宗教史,特别是道教历史、道教葬俗和佛教历史、佛教葬俗有着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三座砖塔还反映出明代砖塔垒砌工艺的一些基本特点,对研究明代的砌筑工艺有着重要意义,三塔塔体俊秀、造型优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对三塔进行维修加固非常有必要。
科学制订保护方案
为确保此次维修加固纠偏工程成功,市文物局先后召开三次专家论证会,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制订了下清宫三塔的维修加固纠偏方案,市财政局专门为该工程拨款100余万元。
根据方案,施工人员将对明代道士塔通过基础加固、塔体纠倾、塔体维修等措施进行维修纠偏。首先将塔基分面开挖,在基础条石中植入钢筋,沿条石每边现浇钢筋混凝土地圈梁,使塔基稳固;然后对塔体进行加固,在塔体四周设支承体系,扶正塔体等。
对保存状况较好的明安国寺住持镜本执砖塔,施工人员只更换塔体表面风化、酥碱条砖,用灰浆灌实裂缝和重砌松动塔檐及塔体塌落部分等。
因为三号砖塔现坐落于陡崖边缘,文物部门决定搬迁此塔:先对塔体每面砖体进行编号;然后,用角钢、木板加固塔体,将整个塔体分割为4层14块,搬迁至下清宫道士塔北10米处;最后再对搬迁塔体进行复原和维修加固。
保护工程全面展开
目前,下清宫三塔维修加固工程已全面展开。记者昨日在施工现场看到,一号塔已被泡沫和木板全部包裹,防止在纠偏过程中受到损坏,纠偏工程即将展开。二号塔修复工作已近尾声。三号塔的搬迁工程也在进行中,施工人员正在下清宫大门西侧砌筑新塔基,搬迁过来的塔体将被安放在新塔基上。全部工程预计11月完工。
记者 赵茂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