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改革结硕果 新星耀中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9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改革结硕果 新星耀中原
——洛阳卷烟厂28年改革发展历程纪实
  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何泽华(左一)到洛烟调研并听取企业负责人安保华(中)的工作汇报。

新老产品

             新旧车间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洛阳卷烟厂在改革中诞生、成长和发展,并凭借改革而走向辉煌,实现了从郊区农机修造厂向洛阳市卷烟厂的转型改造,经受住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锻炼和考验,抓住历史机遇进行了三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经历了烟草管理体制“三合一”先合后分的重大变革,接连参与了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和河南中烟工业公司的一体化改革重组,经过几代洛烟人的拼搏进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卷烟生产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卷烟质量控制、现代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成为中原地区一颗耀眼的企业明星。

  由改革而诞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洛烟从无到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中原大地。1981年,地处洛阳市郊区的一个破旧的农机修造厂里正在酝酿着一场变革。为了挽救这个资不抵债、陈旧破落、濒临倒闭的小型农机修造厂,在洛阳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决定将其转产为洛阳市卷烟厂,这就是现在洛阳卷烟厂的前身。洛阳市卷烟厂挂牌后,受投入资金短缺和筹建工期紧张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厂房基本上是由农机修造厂旧厂房改建而成,在当时极其困难的客观条件下,在第一任厂长赵庚仁的带领下,全厂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引进和培训技术人才,购置部分设备和调剂大厂下线设备,充分利用和发挥在农业机械修造方面的技术优势,克服技术力量不足、设备短缺、技术人员匮乏、缺乏生产和管理经验等困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了由农机修造厂向卷烟厂的转型。经过第一代创业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前在1981年底进入试验性卷烟生产阶段。同时,通过配套新建发酵室和烟叶醇化库,实现了烟叶的人工发酵和醇化,为解决卷烟内在质量的吃味问题扫清了障碍。1982年10月该厂开始定型批量生产卷烟,并成功培育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当家品牌“花城”。此后“花城”卷烟长期畅销河洛地区,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原卷烟产品的代表,至今仍为不少烟民所津津乐道。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激活生产要素,国家对大多数行业普遍实行了简政放权的改革政策。但是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国家为了稳定重要的财政来源,对烟草行业采取的是组建上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1983年,洛阳市卷烟厂被批准纳入国家计划内烟厂,之后河南省再没有新建烟厂。1984年年初,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成立和各省、市烟草专卖局的相继建立,洛阳卷烟厂的隶属关系上划到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接受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分公司的托管,同时企业更名为洛阳卷烟厂。截至1984年底,洛阳卷烟厂三年内在体制改革上迈出了三大步,由农机修造厂转产为洛阳市卷烟厂,由计划外烟厂变为计划内烟厂,由洛阳市属烟草加工企业上划为河南省烟草专卖局所辖的烟草加工企业。与此同时,该厂年卷烟产量达到112810箱,超过了洛阳市政府制定的预期目标,产品开始陆续供应省外市场。

  在改革中成长,团结拼搏,努力奋斗,洛烟从小变大

  在改革大潮涌动岁月里诞生的洛阳卷烟厂,在处于新旧体制的变革时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快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转型。

  1985年年初,洛阳卷烟厂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翌年新任厂长邵河洲和党委书记李广生针对洛阳卷烟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优质适销、最佳服务”的办厂宗旨,带领全厂职工,以新产品开发为突破口,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市场。1987年10月,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洛阳卷烟厂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签订了协议书。以副厂长胡玉翠为组长的工作考评组为认真落实省公司目标责任书内容,提出将工作标准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考核结果与个人月奖金挂钩兑现,由此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是年,洛阳卷烟厂科研人员在陆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金丹”、“九龙”等产品后,成功研制开发出了新产品“洛烟”,并很快形成了品牌优势,结束了洛阳卷烟厂无高档过滤嘴烟的生产历史。后来,“洛烟”产品畅销大江南北,成为全国紧俏卷烟,在江浙等南方市场反响强烈,一度享有“南有云烟、北有洛烟”的美誉。

  1988年4月,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洛阳卷烟厂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是年底,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该厂超额完成了承包经营目标。通过目标管理和承包经营,1988年~1991年洛阳卷烟厂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的恢复性发展,企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在承包经营过程中,洛阳卷烟厂按照承包经营合同中“包上交国家利润,包完成技术改造任务,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内容精神,通过超税利返还,积累了资金,为第一轮技术改造奠定了基础。从1986年起,洛阳卷烟厂第一轮技术改造启动,邵河洲、胡玉翠等厂领导以超人的气魄和胆识,通过国际贷款购置国外先进的制丝和卷接、包装设备,先后引进了意大利Comasw公司打叶线、梗丝线及德国Houni公司叶丝线主体,建起了3000公斤/小时的制丝生产线,引进了英国Molins公司MK9-5高速卷接机组5组,引进了SASIB公司生产的6000型包装机组3组,引进了德国斯慕门公司BE8000型包装机1组,淘汰和更新了建厂初期的国产老式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卷烟内在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为提升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卷烟物耗水平打下了硬件基础。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企业于1992年成功实现了异地技改搬迁,从位于郊区古城的老厂址搬迁至位于高新区南昌路的新厂址,建起了现代化的厂房和综合仓库,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91年,洛阳卷烟厂建厂十周年,卷烟产量达17.9万箱,上交国家税收已超过亿元,当年“洛烟”经香港转站出口东南亚市场,蓝盒“九龙”出口俄罗斯市场,“洛烟”产品首次走出了国门,问鼎国际市场,企业呈现第一次发展高峰,洛烟叫响中州,扬名全国。

  靠改革而发展,迎接挑战,积极进取,洛烟由弱变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1993年10月,经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批准,洛阳市烟草专卖局、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分公司、洛阳卷烟厂实行了“三合一”管理体制,三个机构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全市烟草系统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化的集约经营,跨出了烟草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新组建的洛阳烟草“三合一”企业,是一个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企业法人单位。邵河洲、丁本立等领导带领洛阳烟草局(司、厂)全体职工,充分利用“三合一”新体制的管理优势、专卖专营的市场调控优势、背靠优质烟叶产区的原料优势、易地技术改造完成后的装备优势,积极缩短“三合一”体制的磨合适应期,铆足干劲,大干快上,奠定了洛烟快速发展的新机制,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新轨道。之后一段时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企业发展受到了冲击,企业的生产、销售工作一度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主销区大量假冒卷烟对“洛烟”品牌市场的破坏,洛阳卷烟厂的产品市场声誉和销量急剧下降,卷烟销售市场不断萎缩,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出现了滑坡趋势,干部职工情绪低落,生产经营也由高峰跌入低谷,企业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94年产量滑落到历史低谷12.5万箱。

  在改革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调整思路、迅速转变观念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巨大困难面前,年轻的洛烟人没有惧怕,没有退缩,选择了迎难而上。1996年以来,全厂职工在以赵继先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洛阳烟草“三合一”企业“基础条件不错,困难问题不少,长此下去危险,奋力拼搏有望”的基本形势,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恢复和振兴洛阳“两烟”生产经营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原料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产品和销售为突破口,以专卖管理为保证,充分发挥‘三合一’管理体制的优势,‘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大打翻身仗’,振兴洛烟,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1996年~1999年,新班子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强力净化区内市场、整合卷烟市场销售牌号、抢占销售空间、工商联动培育地产烟市场牌号、工厂管理上轨道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洛阳卷烟厂的生产经营形势,迅速遏制了下滑局面,生产经营形势止跌回升,至1999年年底产量恢复到17.5万箱,“洛烟”品牌的市场主导地位恢复,企业元气回升,再次出现了恢复性发展和逐步提高的良好局面,企业成功跨越生死线,连年获得“全省烟草生产经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河南烟草实现“三年决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当洛烟人刚刚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站稳脚跟准备乘势前进谋求更快更好发展时,一场更深层次的改革到来了。2000年3月,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形势,依照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政企分开、工商分离的有关指示精神,洛阳烟草“三合一”企业实施了工商分离,卷烟厂和烟草局(公司)互为法人,独立经营,洛阳卷烟厂重新驶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在工商分离的调整、过渡、衔接阶段,以新任法人代表王志远为首的新班子果断提出了“实事求是、狠抓基础、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企业发展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了“一年稳得住、二年有发展、三年求突破”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当年完成卷烟产量17.6万箱,销售卷烟18.1万箱,产销率达到103%,实现了“稳得住”的年度目标。次年6月,在国家税务总局对烟草加工业采取从价计税改为从量从价复合双重计税的税改政策后,企业班子带领全厂职工及时调整思路,制订了八大应对措施,当年成功消化了8000多万元的利转税,首战告捷,渡过难关。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企业领导远见卓识,大胆决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省率先高薪聘请全国优秀卷烟工艺师,率先主动购买其他企业卷烟生产计划,为加快产品开发,实现企业规模扩张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行业设备资源极其紧张、企业应对税制改革资金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多方努力,先后购进了3组高速帕西姆80卷接机组,2组高速GDX2包装机组,1组高速B1包装机组,使洛阳卷烟厂的卷包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企业家底更为殷实,为大规模生产高档卷烟奠定了基础。2000年以来的3年时间,企业经受住了工商分离的震荡、税制改革的挑战和组织结构调整前的巨大压力,“洛烟”系列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入全国重点扶持的百牌号名录,产量平均每年以近2万箱的速度递增,2003年历史性地突破25万箱,税利平均每年以近1个亿的速度递增,成为洛烟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时期,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红洛烟”、“小浪底”、“精品洛烟”在广大烟民中有口皆碑,成为河洛地区中、高档卷烟的代表产品,其中“精品洛烟”也一度成为市政府的接待专用烟,对洛阳形象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因改革而成熟,主动参与重组,洛烟实现跨越发展

  2002年 10月,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全面规划部署新世纪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此时的烟草行业也在酝酿进行更大规模的改革发展,“关小并大”成为烟草行业当时的主要任务。2003年初,在国家烟草局、省烟草公司的政策引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曾经互为竞争对手的洛阳卷烟厂与安阳卷烟厂、新郑卷烟厂3家企业掌门人相约郑州兴亚国际饭店,主动商谈,谋划联合重组为一个年产销卷烟超百万箱的大型企业集团——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当年7月9日,省领导出席了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的成立仪式并授牌,从此洛烟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而与此同时,河南原有的16家烟厂中,包括洛阳卷烟厂在内的八大烟厂陆续参与重组,分别成立了新烟集团、郑州卷烟总厂和许昌卷烟总厂,而另外八小烟厂则被逐步关停并转,退出了卷烟生产的历史舞台。2003年参与了重组改革的洛烟,注定在发展史上极不平常:当年“洛烟”被评为“河南名牌”,卷烟产量历史性地突破25万箱,特别是“精品洛烟”产销同比增长32.2%,继“帝豪”、“红旗渠”之后稳居全省高档卷烟销售前三名,这些为洛烟参与企业重组创造了优势,奠定了基础。

  洛阳卷烟厂加入新烟集团后,取消了法人资格,成为分支机构。集团公司任命贾兆同志为洛阳卷烟厂的负责人,这一体制的变化迫使洛阳卷烟厂不断在探索中转变职能。企业围绕集团公司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提高企业生产加工水平为重点,积极探索洛烟在新阶段的发展规律。2004年到2006年,企业承担的生产任务连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硬盒烟任务异常繁重。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全厂职工转变职能,求真务实,紧紧围绕集团公司追求卓越管理、打造行业一流企业的目标,以提高企业生产加工水平为重点,积极克服软硬包装设备能力不匹配带来的困难,落实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生产工作思路,以保障生产、稳定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应按订单组织生产的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生产效率,科学、灵活地组织生产,保证了整个生产环节流畅、有序,较好地完成了集团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连续三年,产品在一、二级站和集团公司产品质量抽检中合格率达到100%,因质量工作突出企业还荣获了“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为了改革的成功,为了集团公司和工业公司的做强做大,为了中国烟草实力的整体增强,中国烟草卷烟工业压缩品牌,收紧拳头,突出重点骨干品牌的培育发展,洛烟企业当然也要服从大局,作出牺牲,逐渐淡化割舍自己辛苦培育多年的“洛烟”、“小浪底”等品牌,并逐步将其过渡为河南中烟公司的 “红旗渠”、“帝豪”等优势主导品牌。从2004年开始有意识地压缩“洛烟”品牌到2006年底最后一支“洛烟”生产结束,3年时间,洛烟人含泪割爱,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革、拥护改革。2007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在洛烟调研时,对企业积极支持品牌整合,主动参与重组的改革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抓住历史机遇,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洛烟实现脱胎换骨

  2004年到2007年,洛阳卷烟厂抓住历史机遇,用好用足行业政策,成功启动并实施了第三轮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实现了企业的脱胎换骨,技术装备水平达到省内先进,企业实力大为增强,为实现新时期企业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2004年8月开始,洛阳卷烟厂的第三轮技术改造的前期“三通一平”工作全面展开,2005年6月19日,洛烟技改奠基仪式隆重举行,中烟公司、集团公司和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之后,以新建27709平方米的联合工房和新装3000公斤制丝线为主要内容的第三轮技改的前期及后续各项工作交叉进行,全面推进。当年,该工程被列入市重点工程,市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并批示要求加快工程进度,各委局大力支持,精简手续,全力服务,积极协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通过工程建设各方的艰苦奋战,新制丝线在2006年底实现单机安装、调试基本结束,2007年陆续进行了联动试车、调试完善、工艺验证、操作技术培训及与配套工程安装,随着该工程亮点项目、全国领先技术的异味处理设施的安装调试到位,2007年7月具备了卷接包装设备的搬迁条件。当年夏天,在保证生产正常、供货不断的情况下,经过周密安排,该厂顺利实现了卷包设备从旧线的依次拆除搬迁和新线定位调试,10月新制丝线具备试生产条件,到年底累计投资2.8亿元的洛烟“十五”后期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试运行,技改功效开始全面发挥,标志着洛阳卷烟厂卷烟制造能力、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和自动化控制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河南卷烟工业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超越自我,洛烟走向辉煌明天

  继2003年全省八大烟厂实现“八变三”重组后,2006年11月22日,按照烟草行业的统一规划,河南省的现有三家卷烟集团(总厂)与河南中烟工业公司实现一体化重组。这一轮改革,全国卷烟工业同步进行,基本形成了以省级中烟工业公司为主体地位的卷烟工业运行模式,开始了大对大、强对强、快对快的竞争发展新格局。从此,河南省内的8家烟厂握指成拳,以一个年产销规模超300万箱的烟草巨人屹立于中国烟草之林。洛阳卷烟厂跻身于河南中烟这艘烟草航空母舰,续写着发展改革新的篇章。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止境。超越自我,走向辉煌,是几代洛烟人的不懈追求。在现代化卷烟制造中心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借助外力,通过联合重组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实力的逐步壮大,更需要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更高层次提升,通过不断加强制度、机制和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化、精细化、专业化、充满活力的现代卷烟制造企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实现洛烟新的辉煌。2008年初,工业公司下文,明确省内原3个烟草集团(总厂)的8家卷烟工业企业直属中烟公司管理,这是洛烟历史上第一次直接由省级公司直管,由此实现了与省内其他大型企业同一平台的发展地位。同时工业公司对洛阳卷烟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加强,由安保华同志任洛阳卷烟厂负责人。

  新一届班子组建后,根据中烟工业公司一体化重组后,全省8家卷烟厂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内部竞赛这一变化,企业主动转变职能,向内使劲,加强管理,开拓创新,围绕实现河南中烟公司全面崛起的目标,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主线,深化改革,促进和谐,在基础管理上下工夫,在规范管理上做文章,依托工业公司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支持,通过努力,使生产、管理多项指标不断进步,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各项工作日益规范化、正规化、效率化,续写着企业改革新的篇章。新班子到任后,经过深入调研,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树立一个理念,牢记三个务必,抓好三支队伍,强化三种管理,开展三个探索,实现一个跨越”。即:牢固树立“企业发展高于一切”的理念, 强调务必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勤奋工作,着眼于企业核心能力提升,集中抓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凝聚全厂力量谋发展、谋创新、谋贡献,特别是坚持以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作风转变为突破口,狠抓基础管理、有效管理和创新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岗位考评机制,对关键技术岗位建立预备人才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企业适应改革适应发展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在管理上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的新思路,积极探索精细化、特色化、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快速适应、跟上当前烟草行业的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使洛阳卷烟厂继续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新的佳绩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面对新的体制,放眼未来,只有把企业自身的事情办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实施内部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为此,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干部作风转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带动全厂各项工作的有效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为企业发展长久大计,洛烟大胆实施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启动人才工程建设规划,盘活企业人力资源,激发企业活力,为想干、愿干、会干、能干的人提供广阔舞台,为企业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进入2008年,根据洛烟“十五”后期技改的总体规划,经过不断争取和积极努力做工作,洛烟技改的后续项目陆续审批开工:一是扩建生产指挥中心。根据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在洛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于2008年上半年争取到上级关于工程投资和建设面积的“双增加”,增加后的生产指挥中心,总投资6300万元,建筑面积15750平方米,高度12层(含地下一层),这一方案的最终实施将满足洛阳烟厂现代化办公的需要,可以保证相当时间内企业发展的优势地位,为树立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管理奠定了硬件基础。二是增加薄板烘丝机项目,为企业今后提升产品结构,实现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实施嘴棒发射项目,对企业实现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进现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四是调剂卷接包辅联设备,实现卷接机组和包装机组的对接。这对企业生产流程改造、推进自动化生产进程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五是属于填平补齐技改项目的备用锅炉安装、地下车库改造、垃圾站改造,厂区的整体美化、亮化等工程,也开始陆续施工建设。

  2008年以来的半年多时间,洛阳卷烟厂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各项改革措施得到较好贯彻落实,技改后续工程快速稳步推进,内部管理强调精细,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职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呈现出以规范激发活力,以规范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朝着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阔步前进。上半年,洛阳卷烟厂共生产卷烟14.47万箱,其中硬盒烟7.89万箱,占总产量的54.5%,同比增长42.58%,创历史新高。7月17日,中烟公司上半年工作目标及“五种能力”考核组到洛阳卷烟厂进行考核,洛阳厂综合得分120分,在全省八家烟厂中排名第三,步入先进行列,在较短的时间内洛阳卷烟厂生产管理各项指标取得巨大进步。

  2004年到2008年,洛阳卷烟厂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联合重组,依托集团公司和工业公司的有力支持和行业对大型重点企业的政策扶持,启动并实施了第三次大规模技术改造,使洛烟的装备水平达到先进一流,厂容厂貌得到彻底改观,预计到2010年新的生产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企业各项功能设施完善齐全,生产能力达到先进水平,核心能力明显增强,内外环境焕然一新,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明星企业将全面矗立在美丽的洛河之畔。展望未来,行业改革步伐继续加快,卷烟工业新一轮的跨省联合重组正在酝酿实施,洛烟发展再次面临新的机遇。不远的将来,随着企业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洛烟把握机遇,实现超越,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回顾洛烟28年的发展历史,洛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是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洛阳卷烟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历任厂领导的呕心沥血,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洛烟人的无私奉献。28年来,洛阳卷烟厂累计生产卷烟416万箱,累计向国家上缴税利48亿多元,为国家和洛阳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取得物质文明丰硕成果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获得巨大丰收。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档案管理国家一级达标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100家最大烟草加工企业”、“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等称号,企业职工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可以说,洛烟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改革,洛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改革的结果。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下,洛烟这朵奇葩才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由衷地祝愿,洛烟在改革中不断超越,越走越好。     (王恒 张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