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电影《变形金刚》剧照
(资料图片) | |
1 本土科幻作品少量缺质
读《哈利·波特》,看《铁臂阿童木》《源代码》,打《暗黑世界》《孤岛危机》网络游戏,买奥特曼蛋、变形金刚,或许你对科幻产业还不熟悉,但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已无处不在。
毫无疑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科幻消费市场。但当美好的憧憬照进现实,一组组数据却并不乐观:每年生产的国产科幻电影寥寥无几;国内玩家追捧的科幻游戏没有一款“中国制造”;2012年,我国新版科幻图书种类约180种,整个科幻类出版产值约1亿元人民币,而在美国,近年新版图书种类保持在千种以上。
“虽然科幻电影早已成为电影重要类型,但中国电影界依旧以现实题材为主,鲜有科幻片。”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集团一级编剧张之路介绍,中央6套电影频道从1999年至2012年共生产影片1519部,但科幻影片仅有2部。
与少量缺质、乏人问津的国产科幻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国外科幻电影在中国吸金无数。据统计,2009年,《阿凡达》《2012》《变形金刚2》在中国内地票房总收入突破22.2亿元人民币,占内地全年票房收入的1/3。
“国内科幻市场空间巨大,但本土科幻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就像真金白银就放在眼前,看得见却摸不着。”《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姚海军这样概括本土科幻产业面临的尴尬处境。
2 创作人才紧缺致优秀作品匮乏
中国为什么拍不出科幻大片?为什么在全球科幻产业版图中一直处于陪衬位置?缺少源头活水、原创力不足,这是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认为,科幻产业的根基是故事,正所谓“内容为王”。而精彩的科幻故事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幻形象,这些都要靠上游出版物提供。但在国内,作为科幻产业基础的科幻出版业还不够发达,科幻创作人才紧缺,优秀科幻作品匮乏。
中国科幻出版物以翻译作品和再版作品居多,原创作品较少。近年来,中国每年出版原创长篇科幻小说量仅有10部左右,这一情况直至2010年后才有所改观。而活跃在创作一线的国内科幻作家不足百人,且多数是兼职。
此外,在我国整个科幻产业链条上,除了出版、动漫、游戏、影视等每个节点基础较为薄弱、产能不足外,各产业节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产品开发不深,也是面临的突出问题。
3 通过培育孵化刺激科幻产业
科幻对于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青少年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在美、英、日、韩等国,科幻产业早已成为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科幻产业刚起步、资金难觅、人才匮乏的发展困境,部分业内人士呼吁,将科幻产业像动漫产业一样纳入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对科幻产业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配套和顶层设计。
“发展科幻产业有两条路:一条是在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制度下进行自我发育;另一条是通过培育孵化的方式刺激产业进步。”厉无畏说,美国、日本科幻产业走的是自我发育这条路,而后者适合于中国这种科幻产业欠发达的追赶型国家,可以通过兴建科幻产业园的方式,培育孵化科技旗舰项目,将科幻文化和商业功能成功整合。
“就电影业来说,要走出发展困境,首先需要克服畏难心理。”张之路说,很多国内电影人考虑到没有巨额资金、强大的高科技技术支持、制作科幻电影的丰富经验,美国大片成功给行业带来的压力,而不敢也不愿迈出第一步。与其畏首畏尾,不如脚踏实地从微电影、短片入手,慢慢做大。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