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现如今,不少地方的人们打出了“农家宾馆”的招牌,红薯面条则成了一种“时鲜”。
现在正是刨罢红薯、满街都在叫卖烤红薯的季节,我不由得想起许多与红薯有关的往事……
在20世纪“以粮为纲”的年代,红薯成了生产队大田里的主打产品。每到刨红薯的季节,也是农人们异常忙碌的时候。人们吃过早饭,来到地里。所有壮年男劳力一字排开,每人一把镢头,组成主要突击力量刨红薯。在阳光的映照下,高高举起的镢头闪着亮光,和着人们的说笑,汇成一曲壮观的劳动乐章。
刨红薯是个技术活,好的劳力一镢头就把一窝红薯大部分刨出,随之稍微用力再补一下,就把红薯全部刨干净了。若位置不对,不是把红薯刨烂,就是把红薯剩在地里,得反复三四次才能刨完一窝红薯。
干到上午11时许,主妇们就提前回家做午饭,其余人继续干活。主妇们做好饭送到地里,大家开始吃饭休息。午饭后继续劳动,下午两点钟左右,一块大田的红薯就全部刨完了。
刨完红薯就地过秤。人们把红薯扔进一个很大的箩筐里,由两个男劳力抬起,一个男劳力看秤,200斤左右为一堆。过好秤后倒在地上,一堆堆,一排排,好一幅喜人的丰收图。
然后就是抓阄。一家抓一个,若一个生产队有30户人家,就写30个阄,这就是分红薯的顺序。抓完阄后就是分红薯。一户人家若5口人,就分1000斤红薯,就是数5堆红薯。每到此时,生产队长的喊叫声、会计数红薯堆的数数声、被分人家的应答声,汇在一起,空旷的田野里人声鼎沸起来。分到红薯的人家这时就脱离大队人马了,一天的集体劳动就在这时结束了。
紧接着进入切红薯片阶段。多数人家要加班加点搭“黄昏”了,尤其是劳力少、子女多的人家,分一次红薯就是三四千斤,还找不来人帮忙,就要搭很深的“黄昏”,哪怕是干到夜里12点,也必须把活干完。
红薯片在地里晒干后,人们就拉着架子车,带上麻包、包袱,到地里把红薯片收起来运回家里,整个过程就结束了。再后来,人们把红薯片磨成红薯面,蒸红薯面馍,擀红薯面条,就要靠红薯面度日月了……
“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便是当年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现如今,不少地方的人们打出了“农家宾馆”的招牌,红薯面条则成了一种“时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