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安置社区的房子虽便宜,但成本价对于穷得叮当响的老百姓来说,也是天文数字。所以大多时候,能够买得起房的,都是山里的富裕户,穷的照样还蜗居在大山里。
陈中奎说,镇上按贫困程度,把贫困对象分为A、B、C三类。A类最穷,是年龄在30岁以上的鳏寡孤独、残障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群,在镇敬老院扩建小单间,“吃财政”;B类是年龄在45周岁以上家庭赤贫,无筹资能力,但生活能够自理,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单身,专门建设一栋35平方米左右的一室一卫住房,集中安置,免费居住;有一定筹资能力的散户、独居户等划为C类,建设包括65平方米、90平方米、120平方米左右三种户型的住房,以成本价出售。
“择贫而搬、赤贫先迁,是我们的原则。”钱金国说,贫困户评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真正做到了“村委有档案、镇里有台账、市县有名册”,避免因有失公平而产生矛盾。
被划为C类的陈中奎购得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今年8月刚交房,他就第一个搬下山,刚好赶上孩子入学。
扶贫划片区,白河新变化
走进陈中奎的新家,镂空的木质装饰古朴大方,南北通透的户型方便使用,大彩电、抽油烟机样样不缺。最方便的是学校离家只有300米,而且村里还谈好了鞋帽工厂项目,陈中奎可实现在家门口打工愿望。
钱金国说,社区规划面积235亩,建设住房1250套,能容纳5000多人,200人以下的自然村全能搬下来。现在各类住房已经建起了400多套,新建的学校能容纳小学和初中1600多名学生。
扶贫搬迁社区主要靠政府投资,白河镇如此大规模搬迁、建设基础设施,钱从哪里来?
“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嵩县的现状,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看似公平,但很难办成事。”嵩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小闯说,今年,嵩县把16个乡镇集中起来开会,给脱贫开了“新药方”——整乡推进、梯次开发、整合资金、重点突破。
刘小闯说:“全县共有16个乡镇104个贫困村,每年选定三四个重点乡镇,集中整合全县扶贫、医疗、交通、教育等资金和项目,解决重点乡镇200人以下村庄易地搬迁和200人以上村庄的基础设施就地提升问题,四五年就可轮一遍,谁也不吃亏。”
“这不,俺白河扶贫任务重,头一年就轮上了。”钱金国和陈中奎笑声爽朗,“这模式好,不搞平均主义,能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