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工不强。工业强,则洛阳强。
工业是洛阳的金招牌。从“一五”时期的七大厂矿,到“二五”时期的洛玻、洛耐和洛棉,一大批国企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创造着新中国工业的辉煌。
工业是洛阳的命根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3.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74%。没有洛阳工业经济几十年来的持续发展,哪有今天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和着时代的节拍,伴着改革的大潮,洛阳工业一直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工业强市”“项目引资双带动”“经济转型及项目建设攻坚战”“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这些年来,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大战略不断实施,让洛阳工业“强了筋骨、壮了体魄”。
强力推进国企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实施“新园区、新基地、新企业”三新工程、“十大园区、四大搬迁工程”“龙头企业及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 ……则让洛阳工业“绽出了新枝,萌发了新芽”。
(三)然而,在洛阳工业经济不断成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和显现。
——洛阳的传统工业多数居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不少产品“粗、低、重、耗”,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洛阳的新兴工业“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前景无限广阔,却依然稚嫩,远未长成“参天大树”;
——洛阳众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拉大了洛阳工业发展空间,但是产业集聚的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
(四)与沿海发达地区比,洛阳已少了骄傲的底气;与周边兄弟城市比,洛阳更多了迫在眉睫的压力。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步入调整期,在外部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交互影响下,在产业结构失衡、竞争优势式微的重叠作用下,洛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那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作为洛阳经济的基石,洛阳工业经济——
如何加快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如何加快实现产业层次由低向高转变、产业链条由短到长转变、产业形态由散到聚转变,构建起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如何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洛阳制造”升级为“洛阳制造+洛阳创造”?
…………
(五)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目前仍然是洛阳工业经济的主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的企业已经“化蛹成蝶”“脱胎换骨”,但有的企业仍然举步维艰、坐困愁城。那么,洛阳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
如何让自己的体制更活、机制更灵、效率更高、转型更稳?
如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身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何放大自身优势,完善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整合发展?
…………
(六)洛阳民营经济已占洛阳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洛阳的民营工业经济“只是一棵小小草”,盘子不大、骨干企业较少,结构不优、产业层次偏低。那么,洛阳的民营工业企业——
如何紧紧抓住国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产业转移、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机遇,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中有更大担当和作为?
如何建立符合现代化生产的企业组织、治理结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
(七)目前,洛阳规划建设的17个产业集聚区虽然在地域上形成了企业群体,但产业集中度和聚集度仍未真正形成。那么,作为洛阳工业经济重要支撑的产业集聚区——
如何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提高入区项目关联度,努力壮大主导产业,增强集聚区竞争优势?
如何进一步完善功能,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推进产业集约节约发展?
如何进一步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推动产业集聚区尽快发展壮大?
…………
(八)开放招商,既是洛阳经济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洛阳工业经济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关键举措。那么,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牛鼻子”的开放招商工作——
如何做到速度上早人一步、措施上高人一筹、效率上快人一拍,提高招商项目的落地率?
如何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潜力,兼顾眼前和长远,科学谋划招商的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创造更优的投资环境?
…………
(九)服务企业,是各级职能部门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职能部门服务质量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洛阳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快与慢。那么,各级职能部门——
如何加快构建企业服务高效、长效机制,营造推动洛阳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如何切实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真心实意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如何努力做到差别化个性化服务、超前超值服务、创新创优服务?
…………
(十)洛阳工业,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有雄厚的研发力量,有高素质的产业职工队伍……没有理由不发展得又好又快。
一个个问号,让负重前行的洛阳工业更加清醒;一个个问号,亟待正在转型的洛阳工业响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