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2025年4月15日 星期
社会走笔
三次立笔
□郭德诚

我爷爷是医生。他老人家告诫我:就业,一定要选那种越老越吃香的,这样人老了会更值钱。他老人家就是这样,遇上身患疑难杂症的病人,他那细长的手指往病人手腕儿上一搭,眼睛微闭,陷入沉思,一圈人都敛声屏气,盯着他那长长的眉毛,一声都不敢吭。

我进厂,被分到了办公室,干些抄抄写写的活儿。爷爷说这个工作好,笔,立住了,这辈子你就立住了。

那时候的笔多:抄写,铅笔;复写,圆珠笔;誊写,钢笔;刻蜡纸,铁笔;刷标语,毛笔……十八般兵器,我是练了个遍。

眼看就要立住了,电脑来了,屏幕一亮,一切归零。别说我了,就是词典也都“退避三舍”了。那就从头来吧,捏笔的僵硬手指,要上下跳动,跟弹钢琴似的敲。终于,练到了能盲打的程度,语音输入又来了,上下嘴唇一碰,一行行字就蹦蹦跳跳地码齐了。写字,不再是手的事了,成口音的事了。我是老洛阳人,张口就是“拐弯儿抹角儿上砢台儿”,乡音,那就是老树的根,可如今,这根也得刨。

这一番折腾,类似脱胎换骨,刚刚立稳,AI又横空出世了。这一回,要换的是思维方式。

这支笔,不仅能听懂人话,还能纠正你的语法错误,摘取文章要点、分析归纳主旨,尤其是内在逻辑结构是否合理,对它来说更是易如反掌,都是分分秒秒的事儿。初时,我只把它当作“验算工具”,文章写成,由它进行各维度的“验算”,指出毛病,提出修改意见。

有一回,一篇文章中途卡壳,我是横竖写不下去,甩给了AI,心想让它试试。于是就把核心交给它,要求从不同维度展开,列举二十条。真没想到,它一下就把墙给推倒了,也就几秒钟的事。在那二十条中,我选出了两条,通过增减修改,糅合在一起,作为中心线索,文脉也就被理顺了。这篇文章后来还得了征文奖。得这个奖,功劳有我的一半,也有它的一半。这颇让我洋洋得意。到此,我这支笔,算不算立住了呢?

为了检测我的水平,报名参加了AI训练班。进了校门,我看到的是AI写作,AI办公,AI编程……那一路的AI,吓得我看都不敢看,我那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想起爷爷的话,我真是感慨万千。在这个世界上,现在还有没有越老越吃香的工作,我不知道。但我这支笔,指定是立不住了,这已经立了三次了。一次比一次靠上,一次比一次快,一次比一次大,而且都不是数量级的,而是几何级的,你往前看,永远是地平线。

那就朝着地平线走吧,有多远走多远,也应了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