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洛阳·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2025年7月5日 星期

一碗蟹黄面里的“笨功夫”

霍佳伟和他的蟹黄面

金黄油亮的蟹膏裹着细面,热气腾腾,鲜香扑鼻……一碗需用6只二两半母蟹拆黄熬酱的“网红面”,是禾熹小馆主理人霍佳伟扎根洛阳餐饮江湖的底气。

霍佳伟是一名“90后”厨子,虽然年纪不大,但职业生涯已有18年。青少年时期的他,深受动画《中华小当家》触动,怀揣着“做出让人眼睛一亮的美食”的憧憬,于2007年踏入了烹饪学校的大门。

“就是想踏踏实实把菜做好。”霍佳伟回忆道,那段磨砺刀工、熟悉火候的岁月,不仅夯实了他的基本功,还让他结识了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毕业后,三人凭着热情与所学,共同创办了第一家餐厅“三个厨子”,主打家常风味。靠着过硬的菜品质量和用心经营,他们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和初始资金。

2019年前后,“网络美食”风劲吹,蟹黄面成为爆款。霍佳伟和合伙人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也看到了洛阳文旅发展的潜力,便决定将这道源自江南水乡的特色风味引入洛阳,“禾熹”品牌应运而生。对于这个品牌的蟹黄酱,霍佳伟有着近乎执拗的标准:食材品质必须过硬。

“螃蟹的品质是最重要的。”他强调,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法,“蟹黄酱的熬制过程中,我们只使用了生抽、食盐等基础调味品”。在熬酱环节,他们摒弃了复杂的调味和添加剂,仅依靠姜汁与黄酒去腥提鲜。面条的煮制同样讲究精准,快速汆烫以保持筋道口感,让蟹油本身的鲜美包裹每一根面条。这种做法虽然成本高、耗费人工,但霍佳伟认为,这是对食材和食客的基本尊重。

随着洛阳旅游热度的提升,禾熹小馆迎来更多来自各地的游客。霍佳伟观察到,游客对洛阳美食的认知往往集中在洛阳特色汤品上。为了让自己的小店和其所代表的风味被更多人所知,近期他开始尝试接触新媒体。他架起手机,将镜头对准后厨,真实记录酱汁的熬制等过程,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他的初衷很朴素:“希望游客们知道,在洛阳,除了喝汤,也能找到像禾熹这样提供其他地方风味的餐饮店。”

开店多年,霍佳伟时常被问及为何不赴大城市闯荡,他最多的回答是:“洛阳这碗面,得用本地的灶台熬才有魂。”在他看来,洛阳这座古城的厚重底蕴恰如蟹壳的坚硬,能稳稳托住创业者的匠心。他懂得洛阳与青年创业者的双向奔赴:洛阳以文化托举创业者的梦想,创业者用满腔热情为洛阳文旅“熬出”最鲜活的时代注脚。

洛报融媒记者 王若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