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国有企业加速改革和全面进步,我市的民营工业企业正在逐渐丧失原有的资源优势、体制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身为洛阳中冶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亚楠,对此现状忧心忡忡。
“以我熟悉的机械加工行业为例,过去3年间,仅在涧西和洛新工业园区就新增80余台价值在百万元以上的大型机床。但伴随着机床数量的剧增,企业总体加工水平却没有显著提高。”他说,大量同类同质设备上马,造成这个领域民企利润空间急速萎缩。
张亚楠说,目前我市的民营工业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协会,企业间信息不通,内部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温州模式,根据企业特点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政府部门不要把眼光只停留在把个别企业的产值和税收做大上,而是应该将区域间的产业链拉长。”
张亚楠认为,行业协会不仅可以加强企业间经营自律,实现区域经济的强势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损害本地企业利益,更是政府联系民企的纽带和桥梁。同时,政府还应搭建起高校、科研院所与民企的信息交流平台,减少和优化民营工业企业申报科技成果的程序,加大政府科技资金向民企倾斜的力度。“这样才能实现科技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催生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新项目”。
本报记者 赵志伟/文 见习记者 李卫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