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魅力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牡丹花城
春季,老咳喘需要三保险
骨关节病患者的福音
取结石不开刀 新疗法除痛苦
颈、腰间盘突出患者有良药
心脏病克星 益心酮滴丸
颈椎病有望实现非手术康复
睡得沉稳不做梦 告别抑郁好心情
头发染黑了 健康染没了
牙松齿软不用愁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4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魅力洛阳①
牡丹花城
姚黄

赵粉

二乔

洛阳红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第25届洛阳牡丹花会今日开幕,为了让中外游客在花会期间更深入地了解洛阳,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魅力洛阳》专版,分门别类,介绍洛阳,以飨读者。    ——编者

  洛阳是一座牡丹花城。徜徉在4月的古都,处处可感受牡丹在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地位。

  洛阳牡丹甲天下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品格高洁,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土质肥厚,雨量适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形美、香浓而名甲天下,不仅成为中国牡丹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的栽培地,而且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两金,属芍药科芍药属灌木,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美称。

  河洛地区具有丰富的牡丹资源,是中国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据统计,中国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共有8种、2个变种、l个亚种、1个变型,其中洛阳就有2个种。以这些洛阳原生种为主,繁育并形成了中国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牡丹品种群,辐射、传播至全国各地,并不断繁衍,形成当地的生态型品种,对促进中国各地牡丹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洛阳是中国牡丹品种的重要资源宝库,据统计,包括洛阳的传统品种、新品种和从国内外引入品种共有960个,占全国牡丹品种总量的67.25%。

  从唐朝开始,洛阳就有规模很大的牡丹花会,我国民间传统的花会、花市、花宴、花舞大多都与牡丹有关。宋代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为我们记录下当时洛阳牡丹花会的盛况:“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笙歌之声相闻。”北宋时洛阳以天王院花园的牡丹最为著名。诗人邵雍唱道:“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千百年来,洛阳人民钟爱牡丹,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之风不渝,赢得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欲知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牡丹的发展与洛阳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历朝历代,牡丹兴,花事盛,国运昌。

  洛阳牡丹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牡丹文化已成为洛阳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59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访问洛阳,在询问起洛阳牡丹的情况时,听说牡丹濒临绝境,他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洛阳人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30多年后,洛阳牡丹由当年的几十株,发展到千万株。

  天下名园重洛阳

  洛阳是中国牡丹栽培的园圃之源,从古代的禁中大内、皇家御园、士大夫园林、寺庙园林到近现代的观赏牡丹园、生产园圃、科研品种圃以及道路、机关、庭院等均成为洛阳牡丹种植的重要分布地。

  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名园的毁夷,至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明代,盛极一时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许多是从洛阳引进的品种;清代,曹州牡丹取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阳牡丹又直接或间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足见洛阳牡丹的传播和影响之深远;当今洛阳牡丹更传到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等地。

  近年来,洛阳不仅提高了王城公园、西苑公园、洛阳牡丹园的赏花档次,同时成立了国家牡丹园,新建了洛阳国花园、神州牡丹园、先农牡丹园、国际牡丹园、华以牡丹园等一批高档次牡丹观赏园,为延长花期专门在白云山、鸡冠洞景区建造高山牡丹园,在市区北郊邙山建造了国际晚开牡丹园,从而使全市牡丹高档观赏园达到12个,观赏面积达到4000多亩,牡丹自然花期从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并且通过人工技术措施,可以实现花开花落遂人愿,天天都有牡丹看。

  牡丹城里文化味

  牡丹全身是宝,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花、种、根、粉有着不菲的经济价值。洛阳瞄准市场需求,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邮品、化妆品、工艺品、饮品、牡丹用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增添了牡丹城的文化味。

  目前,洛阳利用牡丹的花、叶、根、种子开发生产出了一大批产品,如牡丹酒、牡丹化妆品系列、牡丹精油、牡丹保健茶系列产品,以及牡丹月饼、牡丹饺子、牡丹滋补靓汤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饮食产品。近两年申请获得牡丹精深加工方面20余项国家专利,为牡丹研究成果的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近年来,市牡丹办和洛阳邮政局已开发出“千枚牡丹”个性化邮票系列产品,在花会期间引起轰动效益。

  “国色天香”誉满天下,唐宋以来,洛阳牡丹诗词达3000余首。洛阳文物上大量的牡丹纹饰,使“洛阳牡丹甲天下”得到了实物印证,其中建筑雕刻、墓室壁画等成为古都洛阳的一大特色。一些石刻上的牡丹图案,无论从其历史价值或是艺术价值上,都是极为重要的。王城公园巨型雕塑牡丹仙子等的出现,则代表了现代的雕塑艺术。牡丹绘画、书法、摄影、音像等艺术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洛阳牡丹早在唐宋时期就已成为画师们笔下的艺术题材。第一届牡丹花会后,牡丹绘画艺术逐步走向繁荣,牡丹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现在,洛阳专门从事牡丹绘画的有3000多人;孟津县平乐村男女老少人人能画牡丹,被誉为“牡丹绘画村”。

  牡丹城新篇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的发展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解放初到1982年的恢复整理阶段;1982年到1992年的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到1998年的商品牡丹起步阶段;1999年以来进入牡丹快速发展机遇期。

  牡丹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四张旅游王牌之一,是洛阳市重要的旅游品牌和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是洛阳市农业产业化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对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把牡丹发展战略作为加快洛阳市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了牡丹发展战略,制定了牡丹十年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牡丹发展的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增加了资金投入,扩大种植规模,加快开发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1999年至2001年,洛阳市牡丹面积平均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发展,至2001年,全市牡丹总面积达到6700多亩;2002年,洛阳市委、市政府把以牡丹为主的花卉业定为洛阳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决定强力开发“邙山牡丹产业带”和“洛南牡丹开发区”,新发展牡丹7000亩。

  2002年~2003年洛阳市重点建立了邙山万亩牡丹花木基地,在往年发展牡丹2500亩的基础上,两年新发展牡丹5000亩;在洛龙区隋唐洛阳城遗址新发展牡丹2000亩。

  目前,全市牡丹总面积达到2万余亩,总株数达6000余万株,引进日、美、法等国外晚开牡丹品种117个,牡丹品种总量达到960个,形成了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阳隋唐城遗址万亩牡丹园区,参与商品牡丹开发的大型牡丹企业40多个,100亩以上的生产单位68个,催花牡丹基地30余个,催花牡丹面积达6000余亩,牡丹生产专用日光温室100多个。

  为加强质量管理,树立洛阳牡丹名牌,2002年,洛阳率先在全国制定执行《洛阳牡丹种苗质量标准》、《洛阳牡丹盆花质量标准》。同年,率先在国际牡丹界申请注册了“洛阳牡丹地理标志”。

  洛阳牡丹产值达到10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法国、美国、荷兰、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年销售量达到1000万株。洛阳牡丹商品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公司化、市场化经营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生产中心之一。

  洛阳牡丹还在国内重大政治活动中频频献彩,在香港、澳门回归、北京中华世纪坛庆典、多届央视春节晚会和党的“十六大”等重大活动主会场上摆放了洛阳牡丹。同时洛阳牡丹还作为重要礼品赠送给香港、澳门及国外高层领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闻名于世的洛阳牡丹花会,是我国目前4大节会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洛阳已成功地举办了24届牡丹花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牡丹花会举办以来,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6000万人次,各项经贸洽谈和技术合作项目成交额达800多亿元,其中吸收利用外资40亿美元,不仅对发展经济、振兴洛阳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大大增强了洛阳和河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 本报记者 王继辉/文 高山岳/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