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日,11岁的小学生亮亮到同学家玩耍,离开时,被同学从6楼扔下的半块砖头砸中头顶,当即呕吐、抽搐,不省人事,濒临死亡。
悲剧发生以后,一场善与恶、爱与恨的角逐就此展开。
奇迹发生 转危为安
事发第二天早上,张小苹夫妇才在河科大一附院找到了儿子亮亮。所幸的是,孩子在第一时间就接受了开颅抢救。亮亮在病床上昏迷了20多天,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脑后带着一个抽淤血包,没有任何知觉,需借助氧气机呼吸,由心电图机检测心跳信号。
而在出事前,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来不用家长操心,写完作业还会帮爸爸妈妈做饭,每年都当选“三好学生”,还被评为市“五好小公民”……
为了防止右肢僵化、萎缩,张小苹夫妇每天给孩子做按摩;孩子脖子上的呼吸口过一段时间就会干涩,他们要时时使其保持湿润并清理产生的黏痰。因为家境并不宽裕,为了省钱,他们买来生理盐水和棉签,自己每天给孩子做两次口腔清理。而夫妇俩每天买2元钱的黄瓜撒上盐、倒点醋,就着馒头能吃好几顿;有时候在医院食堂打一份素面条还要一人一半分着吃。
各方援助 出现转机
事发两周后,公安部门查清原因,明确了责任人。然而,对方到医院赔付了3000元现金后,就再也不露面,也拒绝进一步赔偿。
6月,亮亮肺部感染基本得到控制,大脑逐渐恢复清醒,但是智商只相当于一两岁的儿童,一半身体还没有知觉,无法自主控制。
但亮亮还是显示出同龄孩子少有的坚强和毅力。每天,他都会在病房的走廊里艰难地练习走路。他将能动的一只胳膊架在妈妈的脖子上,小手紧紧抓着妈妈的肩头,一条腿艰难地向前每迈进一步,妈妈就提起他的另一条腿向前挪一下……病友、家属、护士无不为之动容。
7月,亮亮出院了。医生交代:不能断药,两个月后要做头骨修补手术,不然错过了恢复的最佳时机,以后就不好长了。
为了儿子的健康,张小苹夫妇想到运用法律武器,但大额的律师费、诉讼费让他们望而却步。
经本报记者联系,市法律律师援助所决定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好消息接踵而来。在法援律师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亮亮的案子终于在涧西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去年冬天,法院判被告赔付亮亮3万元。
爱心涌动 未来美好
遗憾的是,赔付款至今未执行到位。
去年年底,本报记者把亮亮的情况在摇篮网站的爱心摇篮论坛上贴出,立即引起了全国各地妈妈们的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帮助这个不幸的孩子。
在网名叫“天下孩子都幸福”的邓大姐的指点下,本报记者从网上下载了中国社工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的“贫困家庭病患儿童情况登记表”,希望能帮他们申请到基金会的救助,使亮亮的头骨早日修复好。
今年3月,本报记者来到张小苹家送申请表。
见到关心自己的人,亮亮显得很高兴,忙着擦桌子、倒水,还拉着记者说“阿姨坐,阿姨坐”。张小苹说来不及去买菜,中午做浆面条吃吧,孩子就争着到楼下的小卖部去买面条。水还不开,亮亮就非要把面条下进锅里,张小苹去拦,亮亮竟对妈妈抓咬起来……
张小苹说,亮亮的脾气还是比较暴躁,他天天急着回学校,一眼看不到就想往学校跑,但是,没有头骨的保护,如果不小心碰到那块塌陷的头皮,带给大脑的伤害不敢想象。
4月下旬,张小苹陆续收到一些捐款,加上向亲友借的钱,总共凑了近万元;儿童希望基金会也为亮亮筹集了5000元的爱心捐款。在医生的一再催促下,亮亮到医院作了CT检查。与此同时,法院和医院联系协商之后,河科大一附院院长决定先给孩子做手术,剩下的事情由医院想办法。
2007年5月1日,在亮亮遭遇天降横祸整整一年后,终于被推上了头骨修补手术的手术台。手术当天,亮亮特别清醒和兴奋,他笑着被推进去,又笑着被推出来,让人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不满12岁的刚刚做过开颅手术的孩子。
做完手术,他刚被推进病房,就抢过妈妈的手机给记者打电话:“阿姨,我手术做好了,可以上学了,我不疼……”
本报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