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杨宏伟是伊川县鸣皋镇农民。2003年,他带领村里80多名同乡在市区一工地干了3个多月的活,却被欠了十几万元的工钱,曾多次讨要未果。2007年1月16日,《洛阳晚报》以《杨宏伟的欠薪生活》为题报道了此事。此事上了《媒体监督事项周报》后,市委书记连维良,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凌芝专门作出批示,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使欠薪民工很快讨回工钱。
有了《周报》这座桥梁,政府和百姓的距离更近了。
事事有着落 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这是市领导的要求,也是《周报》办理的真实写照。
办理要快。市政府办公室明确要求,媒体监督事项必须按规定时限办理。在给各单位转领导批示件时附转文签,注明批示件的编号和回复的期限,要求各单位按规定时限上报处理结果。特急件当天办结,急件三日内办结,一般件五个工作日办结。期限内的确办理不完的,要每周汇报工作进度;超过办理时限且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交由市政府督察室直接督办。
办理要实。市政府要求,对上了《周报》的事项,要一追到底。
2006年11月,有群众向新闻媒体反映市环保局拆除违法燃煤锅炉工作不彻底,应拆除的46家只拆了11家。此事很快被登在了《周报》上,市领导作出了明确批示。由于涉及具体的法律程序,拆除工作有一个过程。时至今日,该事项至今未下《周报》,市环保局每期必须报工作进展情况。
市环保局局长李双流坦言,这等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如果不把这件事做好,压力肯定很大。“现在还剩最后5家的燃煤锅炉马上将拆除完毕”。
对于已经回复办结的事项,市政府办公室还要抽查暗访进行确认。
2007年3月28日,《洛阳日报》报道了宜阳县张午乡通阳村一些人非法采沙一事。此事上了《周报》以后,宜阳县政府答复已采取措施将采沙场设备拖离现场,没有再发生非法采沙行为。为进一步核实情况,市政府办公室专门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暗访,确认情况属实,此事才从《周报》上销号。
改进政府工作 惠及更多百姓
媒体的报道,《周报》的督办,使许多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我市退休干部王汝莹因行政区划调整,人事、工资关系在移交过程出现差错,长达5年时间未能领到养老金。《洛阳晚报》以《五年未见养老金,四年奔波仍无果》为题报道了此事。在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下,问题最终得以彻底解决。
涧西润升花苑小区的居民向媒体反映:楼房垃圾通道未封闭,楼道口垃圾杂物堆得到处都是,气味非常难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白志刚批示:此事请涧西区盯住,直到问题解决。尽管此事涉及多个方面很是复杂,但最终得以妥善解决。
曾经参与督办多起监督事项的市政府办公室五科科长龚予元深有体会地说,《周报》的意义在于,不但加快单个问题的解决,而且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更好地改进和推动政府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王汝莹长达五年拿不到养老金一事解决后,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发文,在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开展改进作风大讨论,各部门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整改措施。
2006年4月5日,《大河报》对我市部分医生不合理用药一事进行了报道。市领导专门对此作出批示。市卫生局以此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督,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医院、医生诚信档案制度。
市卫生局办公室一位同志说,有了《周报》的督办,机关各科室解决群众诉求更积极更主动了。“上《周报》不是光彩的事,提前把问题解决了,就不用面对上《周报》的尴尬了”。
这已经成为一种可喜的趋势。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提供的材料表明,现在上《周报》的媒体监督事项比以前明显减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单位工作作风大为改进,许多问题不等督办,责任单位就主动把它提前解决了。
一张张《周报》,无疑就是一个个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的是政府的形象,是百姓的笑脸。 本报记者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