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华图 (国画) 颜非寒 |
|
有种现象,越是穷乡僻壤越容易兴起文学创作和书画之风。有人说,是深山里的文化热。其实是因为穷。我想他们最初和我一样,更想当官和发财。后来发现当官和发财太难,只好退而求其次。因为做文人成本低,一支笔一张纸就开张了;再就是不怎么求人,多少给穷人留下一点自尊。
但画家颜非寒是一个另类,他作画不为生存。大学毕业后就进了县机关,大院内许多部门都想要他,因为他当初是有名的好孩子,参加工作以后也以能干和听话出名。一般来说,能干的人不听话,听话的人不能干,又能干又听话的人就少,所以他在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组织部等重要部门都呆过,后来听说他的名字后面有了个“长”字,尽管“长”字前还有个“副”字。一个没有后台和靠山,又不会钻营的人,完全是自己磨出来的,凭的是人品和辛苦。他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没什么怨言,没什么烦恼,因为他还有另一种生活,那就是作画。办差又作画,这是个一心可以二用的男人。
他从小爱画,上大学也读了美术专业,可以说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没多少人知道罢了。他总是埋着头,不吆喝;不吆喝就没有人知道。多少年过去了,他不知废了多少纸,却没有参过展览和比赛,也没有卖过画,甚至也极少对别人说画。有意思的是,小县里只要有书画过客,县领导知道他懂行道,总叫他展纸侍墨当书童。他也尽心尽力为人家服务,见谁都叫老师。到底他自己画得如何?因为纵的横的没比较过,就没有人明白。于是,非寒一直画,慢慢地画。他大都画花鸟,反正空闲时间也不多,花鸟草虫的模样也都装在脑袋里。就这样,上班去办官事,回家就弄书画;机关里兢兢业业,书房里认认真真。多少年过去,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模式。现如今,人到中年了,没有人关注和在意他的画。他好像也不需要别人关注,过这种生活他感到满足。
打破非寒平静的生活是一个偶然事件,有朋友抓过他的一张画,寄给了一个全国展,冷不丁得了个铜牌回来。在高手如云、人际关系复杂的全国性大展中获奖,人们这才知道非寒弄不好是一个大画家了。后又传言海外华人有追踪者,要出一个不小的数目收购他的全部作品,这才惊动了这个世俗的世界。好像这时候,非寒也开始重视起自己来。在朋友极力鼓励和赞助之下,他也准备把自己的作品选选,出一本画册。只是由于差事忙,一直没有办理。
我也是在这时候才来看非寒的作品,几十幅集中在一起,确实震撼了我。我是外行,看不出门道和造诣,我只看到这些画出来的花草美丽和动人。他几乎把一棵草一片叶子一朵花,都表现得很灵性成熟,让人爱怜,有一种感染力。大自然的枝枝蔓蔓在他的画里完全人性化、情感化了。所有的画都脉脉含情而远离尘嚣。这是一种男性画家创造的阴柔和秀美。忽然想到了画家陈逸飞笔下的那些女人们,又联想到了戏曲舞台上的男花旦……都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用泥土做的,看来也有用水做出来的男人嘛。
纵观非寒的绘画世界,他是在用他的善良和对生活的情义诉诸水墨,用水墨虚构童话。这里没有名利的冷,没有烦恼的热,这里只有温和和美好、平静和淡然,是内心世界的家园。品这些画,给人享受和营养,洗涤我们的感觉,沐浴我们的精神。现在我理解非寒了,这个一心二用的男人,这个水做的男人,一边办差,一边画画,他一直生活在现实和梦想两个世界里,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平实的形而上精神,这恐怕有点隐居的意味了。这是大隐于市吗?这是现代的隐士生活的雏形吗?也许他用这种用心用意结构出来的生活状态,比绘画本身还有价值。看起来生活是可以不断创作的,从我们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