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这是我国唯一被认为最具浪漫色彩、不以饮食为主题的民俗节日。然而,今年的“七夕”,面临着既少浪漫色彩,又缺“乞巧”之艺的双重尴尬。
我国传统节日基本上都以“吃”为主题,比如,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七夕”这样以纯文化为载体的节日寥若晨星。很多专家说,“七夕”文化内涵很深,蕴含一种强烈的文化色彩。近年来,甚至有一些专家、学者倡议:把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七夕”确立为“中国情人节”。
专家们说,作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民俗节日,“七夕”不仅蕴含了对坚贞爱情的赞颂,也隐含着对美好的亲情、友情的期待,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在我市,“七夕”的影响微乎其微,花店、饭店、商场偶尔可见的广告宣传也乏善可陈。
一家毛线市场有关人士说,现在能织毛衣、围巾、手套的年轻人很少见了,来选购毛线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过去,人们把亲手编织的毛衣戏称为“温暖牌”毛衣,而现在,这种“温暖牌”毛衣却越来越少了。除了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选择多元化等因素外,女红技艺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市民建议,文化强市是我市的一个发展战略,“七夕”是属于年轻人的节日,应围绕“浪漫”、女红等主题,推出一系列时令活动,让“乞巧节”内容丰富多彩,使之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王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