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文体新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广告
于丹:我要离开媒体的漩涡
前火箭队员格里芬驾车与火车相撞身亡
豫剧《颜真卿》 今日首演
国际足联最新排名中国队猛降12位
河南卫视转星公告
王菲领跑 郭德纲垫底
中国女排 击败波兰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需要暴露私生活的是那些娱乐明星,我不是娱乐圈里的,我是个学者,学者没有这个必要”——
于丹:我要离开媒体的漩涡
《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

于丹

  据《新民周刊》报道 没有《百家讲坛》,就不会有所谓的“讲坛学者”、“学术明星”。于丹在《百家讲坛》讲了《论语》和《庄子》后,全国便掀起阵阵国学热浪,较之易中天的“三国热”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术超女”、“国学奶妈”的封号扑面而来。

  “我从未说过自己是国学大师”

  从4岁接触《论语》开始,于丹一直抱着轻松的心态,“那时没人逼着你读这读那,许多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的,是一种随性的快乐”。

  于丹小时候,父亲就教育她:“理论要通过生活认识。”这也成了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课的一种状态,她总是将古人的智慧用小故事和今人的思维去解读,让广大观众容易消化。

  “聊斋讲师”马瑞芳评价于丹是在“用小故事‘忽悠’全国人民”,“一大盆‘水’(小故事),丢进几小块‘肉’(论语),‘于丹心得’调汁,‘于丹心语’勾芡,愣是让成千上万的人喝了个不亦乐乎”。确实,如果剔除传统文化的“壳”,于丹讲《论语》跟上个世纪90年代流行的卡耐基教育似乎没什么两样。

  于丹自己也承认,“在如今中国价值转型时期,人们需要一个生命结构系统做支撑,而我们这时将这种典籍广泛传播出去,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清醒的于丹不止一次地对眼下看似热闹的“国学热”泼冷水,“国学不是一天热起来的,它是长存于人们血脉与生活中的。我忧的是这里面有浮躁,有喧嚣,有泡沫,热得太快,火得太猛……因为骤热就意味着骤冷,我们已经经不起这种大冷大热的非理性的迷狂”。

  于丹说:“我从未说过自己是国学大师,我的学问只是介于国学与传播学之间,我知道如何更好地运用传播学。而我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都只是心得而已,并非学术专著,至于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当作学术著作来研究批判,我也无权干涉。我只能说,任何人看书读经典都会有感悟,都有表达这种感悟的权利。”

  “我要离开媒体的漩涡”

  对于自己在《百家讲坛》上创造的高收视率,于丹认为,收视率高并不一定代表品质。她说:“现在总觉得高雅的就曲高和寡,通俗的就一定收视大红。《百家讲坛》不仅高雅,而且也不和寡,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案例。它非纯学术,也非纯娱乐,在高雅和通俗之间找到了平衡,它是第三种状态。就传播来说,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方式比对象重要。”

  面对现今长时间暴露于公众聚焦之下的无奈生活,于丹拒绝谈论有关家庭的一切话题,“需要暴露私生活的是那些娱乐明星,我不是娱乐圈里的,我是个学者,学者没有这个必要。而且,你暴露得越多,别人对你的误读越厉害!”

  她说:“我不爱这种喧嚣,所以我在逐渐减少和外界的来往,要离开媒体的漩涡,慢慢地淡出。我想做个单纯的大学老师,回到学者的身份。”

  谈到那个爱诗的年代,于丹说:“我爱雪莱,爱拜伦,也爱顾城、舒婷。北岛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因为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理性。这个时代,许多人都不读诗了,变得愈发功利,都忙着奋斗,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于丹说自己并没有经历过多少磨难,她的生活充满着快乐与随性:在大学组织“玩委会”,听罗大佑的歌,看武侠小说,爱上咖啡馆给学生讲课……“我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在《百家讲坛》讲述国学都是我喜欢的事”。

  突然而来的成功往往会让人无所适从,于丹却强调自己始终抱着漠然置之的态度,她觉得“女性的成功不是铁骨铮铮,而是能用和风细雨化解某些东西”。

  于丹坦承:“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庄子、孔子也许改变不了现今这个社会。但《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人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做好自己。我只能说以一己之力尽量影响身边有限的人。而做好自己这件事太难了,它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我将用一生去追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